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蒋鑫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处理过程,口译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是译员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能很好的理解并运用口译策略对提升译员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学习者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指导口译,总结了如何在各个阶段应用策略,帮助口译学习者指导、监控、评估口译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口译的元认知策略;口译的认知策略

引言:口译策略是口译学习过程中运用于口译活动的学习策略。口译策略能力指采取技巧、方法或行动,以解决问题或提升口译效果的能力。口译策略可分为元认知( meta-cognition) 策略(规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等)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和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等) ( McKeachie et al. 1987) 。

1、口译的元认知策略

1.1元认知的理论及构成

Flavell认为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基础,是个体关于认知主体、材料、任务、策略及使用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力量,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核心,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学习过程,适时调整计划,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预定目标。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个人认知结构的有机整体。

1.2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1.2.1规划策略能力

主要是指译前和译中两个阶段的目标预测与策略选择能力。译前阶段准备目的性强、内容集中,主要包括熟悉口译主题、专业术语、百科知识、发言人和听众、口译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译员预测源语信息和讲话人目的( Díaz-Galaz et al.2015) 。译中阶段,译员听完或译完一段源语后,便开始预测后续源语信息,推断发言人后面的讲话内容( Chernov 2004) 。译员在交替传译中,尤其是脑记或笔记中会有意识地按照意群切分源语信息单位,为译语产出做准备。

1.2.2 监控策略能力

主要涉及对源语理解的监控、对译语表达的监控、口译过程中注意力分配、自我问题意识以及自我评估。源语理解监控主要指调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理解源语的过程。

译语表达监控主要涵盖译语产出准确性、流畅性、多样性及逻辑性的监控。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平衡脑记与笔记、整合各方资源,以确保源语理解、译语产出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都会影响口译的质量。例如:避免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译语产出是否符合目标语的表达、适时监控听众的反应等。

自我问题意识主要指译员对自身口译问题的判断及其成因的分析。

自我评估主要指译员对自身译语产出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评估。

1.2.3评估/调节/补救策略能力

1.2.3.1评估策略

是指译员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1.2.3.2调节策略

与监控策略有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例如漏译、错译,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修正自然,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2.3.3补救策略

(1)口译补救策略能力主要指口译中纠正源语理解和译语表达错误的策略能力。译员会在译语产出后基于自我监控和评估,发现口译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例如:语法错误、逻辑结构、信息重组及句子结构等问题。

(2)补救策略主要涉及自我修正或自我更正的概念,其目的是纠正已出现的错误或使译语完整及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王巍巍,李德超 2015) 。

(3)口译活动结束后,译员应对已完成的口译任务反思和总结,修正错误,查漏补缺,思考如何在下一次口译任务或后续学习中避免类似的问题,还应积累相关专题知识,不断提高口译能力。

2、口译的认知策略

2.1定义

Anderson认为认知学习策略常与某种具体的学习行动相关,它包括在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直接分析、转换或综合处理学习材料等认知活动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处理这些学习行动的过程中,认知学习策略常常以推论、根据上下文猜测具体意义、解释以及将新信息与记忆中的已有概念相联系等认知方式得到表现。

2.2 构成

交传认知策略由听辨、记忆与笔记、产出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均对交替传译表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源语听辨包括听辨信息含义、关系、层次、笔记信息与逻辑、脑记与笔记平衡;译语产出策略包括笔记读解与回忆、信息重组、信息压缩与删减、信息显化与增补。

Gile (1997; 2009)提出交传精力分配模式,将其视为两阶段过程:第一阶段包括听辨分析、口译笔记、短期记忆与协调;第二阶段包括回忆、笔记阅读与产出。

Daniel Gile认为口译由译前准备阶段、理解阶段与重述阶段组成。

(1)准备阶段,译员应详细查询相关主题资料,熟悉背景知识,为口译活动做充足准备。

(2)理解阶段,译员需要充分运用口译模式CI=L+N+M+C,即听力理解、口译笔记、短时记忆和协调相互作用。

(3)重述阶段,译员可以运用CI=Rem+Read+P模式,即——记忆、阅读口译笔记和用目标语输出内容,阅读笔记,结合脑记,回忆源语,理解并准确产出译语。该阶段口译策略较多,主要有转换、压缩/归纳、省略/删减、增译/拓展、显化、解释、信息重组、使用近义表达、等待、信息补救、监控表达等(Dong et al. 2019; Li 2015; 王巍巍、李德超 2015)。

3结语

口译是通过听取和解析源语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的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梅德明,1996),口译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即席性和时限性。

第一,口译的元认知策略能力要求译员要不断监控并提升自我规划策略能力,监控策略能力,评估策略能力以及补救策略能力,在口译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译前准备阶段、理解阶段和重述阶段,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口译技能。

第二,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即连贯结构的重新构建过程,也是思维转换的过程,所以口译学习者还需要多多练习,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译员不仅需要熟知并掌握基本口译理论,适当地运用口译的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理论结合实践,还需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日常口译练习中,我们需要注重逻辑关系,中英文的表达差异。在口译听力、理解与分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笔记、转换等各个不同的阶段都需要不断地练习,合理分配口译过程中的注意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身问题,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善自我能力不足的缺陷,努力提高口译水平,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江晓梅.口译学习者认知学习策略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208-212.

[2]江晓梅.口译学习者认知学习策略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08-212.

[3]许艺,穆雷.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策略能力构建——元认知理论视角[J].外语界,2017,No.183(06):11-19.

[4]许艺,穆雷.英汉交替传译认知策略能力构成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05):132-143+149.DOI:10.13458/j.cnki.flatt.004980.

[5]杨莉.元认知与口译笔记训练[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07):119-122.

[6]杨莉.元认知策略在口译教学中的运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5):111-114.

[7]庄馨. 浅谈吉尔交传认知负荷模式指导下的口译策略[J]. 情感读本,2022(32):86-88.

作者简介:蒋鑫(1998—);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