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量表>下的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运用<小组合作量表>下的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构建》

何翠芳

佛山市顺德区大闸小学     528315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让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运用我校研制的《小组合作量表》在语文课堂中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激活课堂积极表现,规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行为。“三评占比制”科学有效促小组合作,立足数据,反哺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有约束力的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三维过程。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三评占比制;  反哺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专门制定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 “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让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

一、过程性评价的理念。

(一)教育目的就存在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教育宇宙万物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就是有机体的各元素、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创造的过程。杜威从“教育无目的”的思想中,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念。他认为: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都是循序渐进的积极的成长历程,其目的也产生在这个历程当中,他特别强调:教学要让学生变成教育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其实质,也就是强调教学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动机就能引发学生新的学习需要,而这样的学习动机就是教学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教学者所应有的“报酬”。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指向终结性评价。

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就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达成进行恰当的评价,以往通常以测考成绩甚至以期末考试的分数等级作为定论。这样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一定程度上未能很好地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学业水平。特别对于平时很努力但考测表现不算出色学生来说,单凭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相当于全盘否定她的过程性努力,可能使他从此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一蹶不振。相反,学生过程性评价是全面、客观的有效评价方式,基于对孩子的持续观察与深度观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轨迹,同时也是建立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规律上,指向终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如图所示:

 

二、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在追求高效课堂,追求焕发朝气与活力的课堂,学生乐于参与,秩序井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更好地调动课堂,营造井然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过程的关注与评价,使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课堂表现与课堂效果,从而正视自我,剖析学习中存在的真问题,继而认真总结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最终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次的方向,达到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水平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课堂评分制过程评价体系激活课堂积极表现。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深层式、成就式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任务驱动式的课堂中,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对学互补不足,共学展示成果的活动,将学习当作一种可以分解且思维方式螺旋递进的一系列的子任务闯关,由表层向纵深方向发展,极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同时,学生在小组、在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同伴的肯定与赞赏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或是原本不太明白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智慧互启,最终弄“拨云见日”,同样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就式的体验如快马加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沉浸式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体、可视、可操作的学习过程,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常态化的学习过程与状态,是通往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二)校本《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观察量表》(简称“小组合作量表”)规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行为。

校本《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观察量表》是为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真问题而研制,旨在通过研制科学的小组合作量表去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用统一的观察点、统一的指标去把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细微之处,进而调整、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流程与细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成为课堂学习中的最大受益者。

2.1“小组合作量表”中的观察点规范了课堂纪律上的要求。

课堂纪律是指组织协调学生,不干扰教师及学生上课,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约定。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前提,试想,如果学生上课的纪律不佳,势必造成心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精力自然不在学习上,还会影响好学上进的同学。同时,老师就要花时间进行纪律的调控,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课堂时间,极大影响课堂效率。而小组合作量表中在学生自学、对学、展学中均有相对应的观察点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有分级的量化,及时反馈每一小组学生的纪律情况,保证课堂顺利开展。

2.2“小组合作量表”中的观察点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量表”中的观察点更多在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所创设的观察点,都旨在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课堂是任务驱动式的课堂,自学是参与课堂的伊始,没有高质量的自学,后面的环节就难以高质量开展,课堂目标难以达成。观察点中既有对课中参与自学时该有姿态的要求,更有通过巡视了解学生课前投入学习的信息反馈,帮助老师更精准、全面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疑点与难点。这是对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中专注自学的激励与调动,保证参与率。
总结:

小组评价由教师作为观察者与实施评价者,主要依据“小组合作量表”的评分细则为准绳。小组的自学、互学由教师巡视观察评分,对于积极争取上台展学的小组、台下主动互动的个人以及发言突出的小组、个人均获得积分。评分表每组每学期一张,每节课进行评分,在评分表中记录小组合作的亮点以及表现优秀个人,同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相信,这样持之以恒的评分及记录,势必掀起小组的良性竞争。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将小组的评价细化到每节课、每节课的细节过程,让学生们的长期努力过程被看见,让学生们的同伴互助被看见,让组员们的齐心往前被看见,点亮学生激情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 《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孙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