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倾听,走进童心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俯身倾听,走进童心世界

陶倩雯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一对一倾听”模式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创新策略

摘要:幼儿自主游戏站位于“儿童本位”和“儿童视角”,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在游戏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一对一倾听”模式为支持策略,探讨如何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的发展。通过建构游戏的案例,研究发现:“一对一倾听”模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情感支持和认知引导,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和多维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主游戏   一对一倾听   支持策略

自主游戏是一种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内容之一,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发展多元智能、探索世界、培养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中,教师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多维的形式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取经验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次研究以中班幼儿为载体,通过建构游戏中互动、倾听和交流,来关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有效行径和和谐共生。

一、建构心理环境,深入观察倾听

麦灵格曾说过:“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让他们了解高深的心理学知识,认识心理学术语,而是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共鸣,对此进行吸纳并使其成为自己改变的养料。”由此可见,无论是游戏行径还是集体教学等课程实践中,营造健康、舒适的心理环境,能够激发起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

⒈打破常规,站位儿童开展倾听

在孩子们的建构游戏中,我们不仅需要为他们提供宽阔的建构场地和多元化的建构材料,更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搭建氛围和同伴间的互动交往环境。

例如,中班的孩子们在搭建“桥”,但是无论如何搭建都不能够呈现拱形的特征,当这一问题和困难出现时,常规的师幼互动模式就是为孩子们提供资源上的指引和材料上的向导。而“一对一倾听”模式下的互动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站稳自己的脚并管住自己的嘴,让这样的困难和问题放置在同伴之间的商讨、合作中解决。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建构图纸的设计,并且将图纸上面容易产生倒塌的地方进行标注,再将可利用的资源在旁边绘画出来,最后同伴们共同一步步实施。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运用文字、视频、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搭建的全过程,然后在游戏交流的时候展示给幼儿看,充分倾听他们的讲解。

⒉主动观察,知情意行互动交流

“一对一倾听”模式更注重关注幼儿的动态细节,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幼儿的行为和表情,观察他们是否主动参与游戏,是否与他人进行合作或独立探索。留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如是否有兴奋、沮丧、困惑等表现,以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同时,通过观察非言语表达,如身体语言、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获取更多关于幼儿内心世界的信息。在与幼儿交流时,保持专注和倾听,用肯定性的回应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观察到一个幼儿正在试图建造一个高楼大厦,但他的塔总是倒塌。通过主动观察和倾听,发现他感到沮丧和困惑。我们应面带微笑,示意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姿态。非言语地表达出对他的兴趣,比如眼神交流和身体姿势。使用肯定性的回应,如“我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建造高楼,真棒!”提问以了解更多:“你觉得为什么会倒塌呢?有没有想过其他方法?”尊重并接纳他的想法和感受:“无论你建造的高楼是否倒塌,我都很欣赏你的努力和创造力。”

在建构游戏中,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主动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行为和言语,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二、不评判不打断,主动提问澄清

“一对一倾听”的关键词是“倾听”,因此在游戏行径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在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打断他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来表达完整的想法和情绪,避免对幼儿的行为、观点或创意进行评判,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接受他们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⒈积极主动,回应与接纳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聆听幼儿的话语和交流。通过眼神互动、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展示出我们的关注和专注。通过有效回应幼儿,传达出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意思。

例如,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他可能说:“我做了一座大桥,可是它不够坚固。”可以采取以下行动:持冷静和耐心,不急于打断他的话。轻轻地问:“你为什么觉得它不够坚固呢?”留意他的身体语言和表情,以了解他的感受。回应时使用温和和鼓励的语气:“我明白你想要一座坚固的桥,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样让它更稳固。”通过这种方式,不打断幼儿的表达,不评判他的想法,而是积极地倾听他的话语,并以体温和澄清的方式回应。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到被尊重和接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⒉关注个体,差异性聆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就如《师幼互动中的教师适宜应答策略研究》一书中,作者指出:要注意观察和敏锐察觉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做出的心理反应,适时的调整活动计划安排及教学活动,使之其更适应于每个孩子的学习。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幼儿,面对幼儿的一百种语言、面对幼儿的一百种想法……我们需要充分站在儿童的个性视角来倾听他们、回应他们。

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搭建兴趣进行自主性同伴组合,每个搭建小组的能力层次、内容主题以及资源利用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的表达方式也会存在着差异。而这时候的我们,作为建构游戏的支持者,就需要俯身倾听,用不同的眼光和方式来观察每一个建构区中幼儿的交往和互动,并且运用不同的回应方式来接纳他们。如,对于建构计划表征的回应,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和反馈;对于建构作品语言的阐述,我们可以运用问题驱动的深度行径模式回应。

这样多元化的倾听、回应和互动模式,是“一对一倾听”深度行径的核心要义,也是全然站位于“儿童本位”的正确理念导向。

三、行径确认重述,尊重接纳幼儿

然而在实施“一对一倾听”后,我们要进行确认和重述。在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后,使用确认和重述的方式来确保我们正确理解了他们的意思。这可以让幼儿感到被理解和被关注。例如,幼儿说:“我要把这些积木堆成一座高楼。”我们可以回应:“所以你想用这些积木建造一座高楼,是吗?”

在确认和重述后,表达对幼儿的尊重和接纳,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认可和重视。例如,回应幼儿的话语后,可以说:“你有一个很棒的创意!我很期待看到你建造的高楼。”幼儿说:“我想建造一个大城堡,用这些磁力积木。”可以回应:“你想用这些磁力积木来建造一个大城堡,对吗?”幼儿会肯定地点头。可以继续回应:“听起来很有趣!我相信你可以建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堡!”

确认和重述幼儿的话语,并不是简单的复数幼儿的词语和语句,而是抓住其中的核心关键词进行提炼和引申,展示出对幼儿的兴趣和支持,这样可的“一对一倾听”模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自信和创造力。

结论:

“一对一倾听”模式行径至今,作为中班年龄段的孩子们,他们在建构游戏中表现出了自信、愉悦和互通的游戏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对一倾听”的多维互动和多主体并行的模式。然而,游戏中的“倾听”与“互动”可以延伸至家庭教育之中,在亲子之间如何展开有效的“一对一倾听”?是本次研究将要大力推广和行径的,相信能够给予幼儿更广、更深度的探究体验和成长效能。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一对一倾听技巧的探究[J].现代教育导刊,2020,(11),82-83.

[2]张雅琳;陈晓东.幼儿建构游戏中的一对一倾听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9,(6), 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