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PPP模式下的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研究

李晓英

610115199005086785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PPP模式下公共建筑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通过对PPP模式的特点和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的分析,探讨了在PPP模式下进行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PPP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公共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的主要来源和类型,接着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PPP模式;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建筑项目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由于公共建筑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其造价风险也相对较高。为了降低造价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项目开始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因此,研究PPP模式下的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模式。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承担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还提高了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公共建筑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PPP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增加项目的资金来源;其次,PPP模式可以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优势,提高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最后,PPP模式可以通过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降低项目的造价风险。

三、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分析

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造价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对项目的造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下是对各类风险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指由于政府政策调整或法律法规变化给项目造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政策风险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税收政策变化:政府调整建筑行业或相关领域的税收政策,如提高税率、取消税收优惠等,都可能增加项目的税收负担,从而影响造价。

2.环保政策调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可能出台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项目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这通常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

3.土地政策变化:土地供应、土地使用税、土地出让金等政策的调整,都可能直接影响项目的土地成本和总体造价。

4.行业政策调整:政府针对建筑行业或特定类型的公共建筑项目出台的新政策,如补贴政策、限价政策等,都会对项目造价产生影响。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源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波动。具体来说,市场风险包括:

1.原材料价格波动:建筑项目所需的水泥、钢材、砂石等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项目的材料成本。

2.劳动力成本变化: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可能上涨,从而增加项目的劳动力成本。

3.机械设备租赁费用变化: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吊、挖掘机等的租赁费用也会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影响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

4.竞争加剧: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导致项目承包价格下降,进而影响项目的利润空间。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涉及到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更新带来的成本增加。

1.新技术应用成本:为了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可能需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这通常需要额外的研发或引进成本。

2.技术难题解决费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预料之外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3.技术标准变化: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要求项目符合新的技术标准可能需要额外的投资。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导致的造价风险。

1.项目进度控制不当:由于管理不善或外部因素干扰,项目可能面临进度延误的风险,进而增加项目的管理成本和间接费用。

2.质量控制不严:如果项目管理中对质量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进而需要返工或修复,增加项目的造价。

3.合同管理风险:与供应商、承包商等的合同管理中如果存在疏漏或不当条款,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和额外成本。

4.决策失误:项目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如选址不当、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给项目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成本增加。

四、PPP模式下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的造价风险,以下是在PPP模式下进行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细化策略: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项目前期阶段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

1.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通过市场调研、政策研究等方式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2.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造价的潜在影响。

3.建立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风险清单,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二)风险分担机制设计

在PPP合作协议中明确风险分担机制是降低造价风险的关键。具体来说:

1.划分风险范围和责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控制能力,将风险划分为政府承担、社会资本承担以及双方共同承担等不同类别。

2.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对于共同承担的风险,应根据各方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设置合理的分担比例。

3.建立风险调整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分担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动态造价管理

实施动态的造价管理是确保项目造价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

1.定期监测项目造价变化情况:通过设置关键节点和里程碑,定期对项目造价进行监测和分析。

2.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项目的投资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确保项目资金的高效利用。

3.建立造价预警机制:设定造价预警阈值,一旦实际造价接近或超过预警值,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四)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造价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必要的。具体来说:

1.针对政策风险: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政策信息,争取政策支持和优惠;同时,在合同中明确政策变化时的调整机制。

2.针对市场风险: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稳定的供应合同;利用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等进行价格对冲;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采购策略。

3.针对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加强项目团队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

4.针对管理风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项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项目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PPP模式在降低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次,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确保项目造价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至关重要;最后,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应对和化解造价风险。

未来,随着PPP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以及公共建筑项目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化,造价风险管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化对PPP模式下公共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推动我国公共建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曹锦平.PPP项目中工程变更对竣工结算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居业,2023,(05):119-121.

[2]李青青.建筑造价风险成因与对策分析——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3,(06):118-120.

[3]白卫东.全过程工程造价在现代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管理,2023,(0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