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李佳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庄镇中心小学     221637

摘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学习和发展有莫大帮助,所以小学教育的重心应当具备多元化,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做好课程教学工作,又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本文就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深度探索,以期与相关教学工作者分享及交流。

关键词:小学教育;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认真听课、善于思考、喜爱阅读、乐于交流等,都是对小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益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表现,寻找和创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路径,一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二来为小学生后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阶段,低年级课程教学中小学生表现出了诸多坏习惯,诸如上课走神、不愿思考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将会脱离“大部队”,从而沦为差生、学困生的行列。基于此,为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使其赢在起跑线上,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实施改革创新,为小学生营造积极、高效、适应的学习习惯养成环境。

一、低年级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爱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品质,有助于为小学生后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以思考习惯为例,很多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愿思考,更愿意等待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该类学生通常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反观那些喜欢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总能独立寻找解决办法,并且十分享受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此类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节奏的不断加快,具有良好思考习惯的学生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优势,最终将会形成善学、乐学和爱学的优秀品质,这将为后期学习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各种阻力

(一)教学方式形成的阻力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需要依靠多种外力的支持,当然也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阻碍,结合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方式极易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形成阻力。例如,一些教师热衷采用理论灌输式教学法,总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反复讲解,甚至强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点知识,该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之后,何谈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造成阻碍。

(二)教学思想形成的阻力

教学思想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条件,会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设计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形成影响[2]。现阶段,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践行的思想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认为低年级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认知、理解等能力较为薄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愿给予学生过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导致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被动学习、等待学习、惰性学习的心理。第二,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发展,该种情况下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将会严重倾向文化知识教学,在缺少多元化、科学化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小学生要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困难重重。

三、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基于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下文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听课习惯、思考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就小学教学工作而言,只有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且积极的学习,才能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要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为小学生习惯养成及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性格特点,将“角色扮演游戏”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以此激发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在阅读兴趣的支撑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小马过河》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本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具体而言: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为组员分配角色,“小马”“老牛”“松鼠”等角色都可以在游戏中存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则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将会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形成坚持阅读和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设置奖励,培养听课习惯

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夸赞,依托小学生的该种性格和思维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奖励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对课上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发放一些小奖品,诸如糖果、文具、小红花等,也可以采取积分制的班级管理措施,每当小学生听课表现优秀时,就奖励一定的积分,而学生可以使用积分向教师兑换奖励。通过设置奖励的方法,能够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认真听课的意识和习惯。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考习惯

思考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帮助小学生形成乐于思考、自主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设置疑惑引导学生思考,此处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是否指导小蝌蚪如何辨识自己的妈妈,请说一说你的想法”。问题提出以后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当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思考赢得的“胜利”,从而助其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意识。

结语:低年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同于掌握了开启高效学习、自主学习的钥匙,这对小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文主要从激发兴趣、设置奖励、巧妙设疑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芹,韩勇.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 (18): 124-126.

[2]云雨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3.

[3]支心怡. 探析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方略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 (05):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