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刘芳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50103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提升情感和意志品质、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陶冶学生品德教育以及增强学生智力等方面的需要,我们可以得出开展体能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本文还分析了高校体育体能训练的途径,并提出了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训练需要做到系统全面以及不断创新训练方式等有效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必要性,对策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而体能训练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1、提升情感和意志品质的需要

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毅力。同时,体能训练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2、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能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创新意识。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陶冶学生品德教育的需要

体能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还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体能训练中,学生需要遵守纪律和规则,培养出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体能训练也能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自律能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质,为将来的社会角色扮演奠定基础。

4、增强学生智力的需要

体能训练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能训练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体能训练,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智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必要性。体能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陶冶学生的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智力。高校应该重视体能训练的开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和培养。

二、高校体育体能训练的途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高校体育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从柔性训练途径、灵敏性训练途径、耐力训练途径和速度训练途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体育体能训练的有效对策。

1、柔性训练途径

柔性是体能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柔性训练途径主要包括拉伸训练和瑜伽训练。拉伸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拉伸动作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减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受伤概率。瑜伽训练则可以通过各种体位法来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和平衡性,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

2、灵敏性训练途径

灵敏性是高校体育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至关重要。灵敏性训练途径主要包括敏捷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敏捷性训练可以通过各种跳跃、转身、变向等动作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变向能力。协调性训练则可以通过各种平衡、配合等动作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准确性。

3、耐力训练途径

耐力是高校体育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耐力训练途径主要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无氧耐力训练则可以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耐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4、速度训练途径

速度是高校体育体能训练中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竞技水平至关重要。速度训练途径主要包括爆发力训练和节奏性训练。爆发力训练可以通过各种爆发动作和起跑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加速度。节奏性训练则可以通过各种步伐和配速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和速度控制能力。

三、高校开展体能训练有效策略

1、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

高校开展体能训练,首要任务是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训练是确保训练效果的关键,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以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巧的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果,避免因错误的训练方法而导致的伤害和不良后果。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高校开展体能训练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因此,训练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只有真正以人为本,才能使体能训练更加有效和可持续。

3、训练需要做到系统全面

高校开展体能训练,需要做到系统全面。体能训练应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训练过程中,需要设计全面的训练内容和方法,确保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此外,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系统性,即各个训练环节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只有做到系统全面,才能使体能训练更加全面和均衡。

4、不断创新训练方式

高校开展体能训练,需要不断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训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训练方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更加创新和有趣的训练体验。创新训练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训练效果。

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必要性。通过提升情感和意志品质、优化学生的个性特征、陶冶学生品德教育以及增强学生智力等方面的需要,我们可以得出开展体能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柔性训练、灵敏性训练、耐力训练和速度训练等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在开展体能训练过程中,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训练需要做到系统全面以及不断创新训练方式等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段建威,谢春龙. 新时期消防员体能训练损伤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 (01): 120-124+139.

[2]王杰. 体能循环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38 (01): 105-109.

[3]李波,唐璐,成静等. 复合式训练对飞行学员肌力及旋梯旋转耐受的影响 [J/OL].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1-9[2024-01-22]

[4]何成虎,宫伟峻,樊明寰.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视化分析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 (24): 133-135.

[5]桑智聪. 功能性训练与体能训练的融合:优化体育教育[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班迪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 第十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上). 重庆师范大学;, 202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