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武术与中国舞之间的文化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浅谈中华武术与中国舞之间的文化差异

王珊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体军部 310018

摘要:中华武术与中国舞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给养下形成,并以一种身体文化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当我们提及中国舞时,很容易将其与艺术、文化等词联系在一起;但是提及中华武术时却使我们联想到暴力、血腥等字眼,这是人们对于中华武术认识的误区。

关键词:武术、舞蹈、身体文化、差异

1 前言:中华武术与中国舞两种身体文化的本质差异要素,是指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又称元素或组成部分,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作为构成系统的最基本单元,是系统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当我们来考察两者在产生前的原始要素时,却发现两者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即舞蹈来源于生活;武术来源于战争。

2 中华武术与中国舞的相通性

“武舞同源”的说法,自古有之,可以说“武术和舞蹈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双璧。中国文化对中华武术和舞蹈的滋养可谓源源不断,在二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分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古代汉语解释中舞,与武的意义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通用的。释名释言记中我认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侧重表演的就发展为歌舞,注重实用的就发展为武术,各自朝适应于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功能。到了现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舞蹈与武术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两者相互借鉴与交叉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就舞蹈与武术的渊源及到现代的发展,来探讨当代舞蹈与武术的融合,并举醉拳为例,分析醉拳中舞蹈的美与武术的美来说明舞蹈与武术融合之美。

古代早期的练武活动,往往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把徒手或手持武器的各种战斗技术动作进行模拟,通过舞的形式予以再现。尽管还没形成一个体系,只是凌乱的动作,反复重复、模仿,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也没有呆板的程式,边跳边舞,但这种舞练的过程,也是攻防格斗技术的传授过程。因此,在这一时期武术与舞蹈处在一种交融的状态,是很难去分辨出武舞、舞蹈与武术的本质差异。在原始社会,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与凶残的野兽进行搏斗,比如拳打、脚踢,或者用石头、木棍等进行投掷,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技击意识。但这些仍然不能称之为武术,只能说是人与生俱来的自卫本能。人们在长期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模仿战斗中的一拳一脚、一跳一闪的动作,再现战争场景,久而久之经过长期的积累,终于形成了击刺的技巧与方法,攻防的姿态与动作,这便是武术最初的萌芽,是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方面积累起来的使用工具自卫、生存的方法,是日常斗争行为的一种升华,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结晶。

3 中华武术与中国舞的差异性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只有经常性的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及外在的表现,并对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分析揣摩,全身心深入地进行体验和感受,并把这些切身体会和活动感受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中去,才有可能创作出和表演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舞蹈动作要从生活中去提炼,但提炼不是模仿而是对生活原形的美化、优化和韵律化。作为从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动作,并进而塑造出舞蹈形象#的完整表述,从生活出发是不可能绕开的前提,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

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出来。

由此可见,武术和舞蹈存在着某种本质上的差异。舞蹈,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生活的夸张表现。而武术,则是一种对技击行为的艺术再现形式。因此,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中华武术将技击作为演练时的基础要素,而中国舞则将生活作为演练时的基础要素,这也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4 区别中华武术与中国舞的标准

人类的攻防技击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并非中华武术所特有。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技击术,都具有技击性,唯独中华武术却与众不同。放眼当今各国的技击术,能够将一种血腥的、暴力的技击术通过文化的洗礼,使其演变为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却只有中华武术可以做到。因为,古老而文明的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讲究不争的国度,是一个对艺术有着无限追求和向往的国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武术丢弃了技击的内涵,而是中华武术以另一种形式,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境界来再现技击的意蕴。在中华武术中,武和舞成为武术的两种运动形式,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武术套路是用舞的形式来复述的动作、记录武的精华,而武的技法是在舞的演练中得到升华、提高,而不是以增强表演时的美观为主线。因此,在近几年武术赛场上出现的以与人比美,而不是体现技击意蕴的武术套路受到了学界的强烈指责,并认为在套路中大量地增加非象形的体操或舞蹈动作,虽然也是艺术化,但与武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无攻防含意,与武术相距甚远。如:有人把长拳中腾空摆莲腿助跑时的抽手推掌动作改为穿分掌动作,就过于舞蹈化了;又如:在南拳套路中搬进许多长拳类动作,出现过多的马步、弓步与虚步,练起来不南不北;又如:目前全国各地老体协所推广的木兰拳套路,大部分是舞蹈动作,虽然舞姿优美,但不宜叫武术,应叫舞蹈更适宜,在舞蹈中掺入武术动作是正常的,但在武术中掺入舞蹈动作,就叫人感到不是滋味。

在中国舞中,首先讲究的是美,而不是技击。虽然舞蹈和武术一样也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但它却是通过一些造型、节奏和情节唤醒人们对生活中美的联想、对美的愿望及对美的感受。这种感受通过舞姿表现出来,透露出人类的品格美,人性的真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就要求一切舞蹈的动作和编排都需要从美的角度出发,以人的肢体语汇来阐扬美的意蕴与境界,以人的自身的主体之美,来展示和彰显主体对对象之美的感悟与理解。舞蹈的情感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伤感的,可以是愉悦的,可以是沉闷的,它反映的是人生的经历与追求。

5 结语

由此可见,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的也是生活,每一个舞蹈都是在告诉人们一个故事。而武术则不然,武术来源于战争,反映的是搏杀格斗的场景,是为了提高人们攻防技击意识。舞蹈可以由各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而武术却不能。虽然舞蹈中也可能出现带有武术的动作,甚至是感觉这些动作带有一定的技击性,但舞蹈就是舞蹈,在舞蹈中出现的武术动作是为了舞蹈的需要而强加进去的,是为了展现舞蹈的另一种美,为了烘托其表演的氛围,并不是为了提高人的技击意识为最终目的。因此,区别中华武术与中国舞这两种身体文化的标准,便是看两者是否以提高人们的技击意识为标杆,这也是两者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6 参考文献

[1]心之舞——舞蹈表演与生活体验关系初探[J]. 罗梦春.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9)

[2]舞蹈的审美特征[J].马莉.大众文艺(理论).2009(11)

[3]浅谈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几点认识[J].龚剑.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

[4]浅析武术套路演练中的动静节奏[J]. 李延峰,杨雷.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5]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与太极气韵的联系[J]. 单云宇.群文天地.2012(07)

[6]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J]. 宁丹.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7]武术及其相关概念梳理[J]. 高亮,朱瑞琪.体育文化导刊.2007(02)

[8]中华武术文化要义[M].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王岗,2009

[9]新世纪中国舞文化的流变[M]. 上海音乐出版社,金浩,2007

[10]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2006

作者简介:姓名:王珊

出生年月:1986.11

性别:女,

籍贯:吉林省四平市,

民族:满族,

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