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4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张之银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 上海市 

复旦大附属中学青浦分校(后简称“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自2015年开办伊始,就按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迄今已历8年,已送走5届毕业生。检视8年来的办学,我们有收获的喜阅,亦有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拟从青浦分校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选择、构建及思考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新一轮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上海市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综合和高考改革试点区域,制定了教育改革创新的系列新举措。上海市青浦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也明确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教育均衡发展与创新发展并举。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与情境中诞生。

因此,在办学伊始,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就将“创新发展”作为自己办学的一个重要指针,从办学机制构建入手,全力走创新发展之路。

“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选择

中国自1904年实施“癸卯学制”以来,逐步走上了与世界接轨的教育之路。历100余年的发展,到21世纪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学校制度是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急切与被迫中发展起来的,走向现实功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于此情境之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模式,“实用性”成为这种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否具有实用效能理所当然地成为评价其教育意义的重要标尺。即使是人文类学科,如语文学科,“实用性”也成为其第一要求,甚至一度成为唯一要求,如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首次明确表述:“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将语文定位为“工具”。

这种在近代以来社会整体走向功利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情境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教育,其弊病是与时代病同步产生、同步加重的。特别是进入1980年代后期,应试教育在全社会全面兴起,教育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意义更进一步在功利主义的逼迫下被丢弃。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创办的2015年,正是基础教育整体上深陷应试教育泥潭、教育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意义严重失落、全社会呼唤全人教育的声音日益高涨之时。

因此,我们在学校创办之初,首先就面临着选择:

我们应当办一所怎样的现代高中?是办一所“一样”的学校,还是办一所“不一样”彰显时代育人特色的学校?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对这个“不一样”,我们有这样的理解:

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构建,从课程设置到课堂形式,从人与人之关系到人与物


之关系,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最后一天,学校的全部要素共构而成育人

的全要素;

学校的每一个育人要素,都应当具有且能彰显“全人教育”的特征;

在这样的“全人教育”理念下展开的三年的完整教育,尽最大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觉醒”的现代生命体,成为知识的追逐者并乐在其中,成为时代的理解者并融入其中,成为自我的引领者且生机勃勃。

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在各种教育机制中进行比对、筛选,最后我选定了“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作为我们构建的目标。

在我们的理解中,中外传统书院有三个主要特征:自由研习,格物致知,导师心传。如果现代学校建设能与传统书院的优点对接,实现古今融通、中外融通、文理融通,那么就可以构建起现代学校的“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一旦建立起了这样的培养机制,就能以“机制”引领与掌控,来突破应试教育藩篱,落实“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理念,完成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中学生的培育。

二、“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构建

在选定“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作为我们创办一所“不一样”学校的目标后,我们就开始了从校园空间设计与硬件建设到软件构建、从课程设置到课堂形式、从人与人之关系到人与物之关系的全面思考与落实。

1.寓教育于生活,围合式的空间设计

以学校空间布局为载体,校园物理形态的设置创新,从学生培养的角度实施对校园建筑布局和实施设备的配套,形成了在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中特有的建筑布局,以学生宿舍、图书馆为中心的围合式的设计风格,凝聚学习气氛,创造寓教育于生活的学校文化,高度贴合学生培养的需要。

(1)空间设计彰显“书”之意义?

校园建筑学校分六大区域-

中心区为图书馆和大礼堂;图书馆和大礼堂地下为学生社团综合活动区;图书馆和大礼堂东西两侧为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围绕图书馆、大礼堂和宿舍周圈为东西南北教学区;教学区外围西部为体育活动区,东部、北部为稼穑实践区;校园外周圈四面为景观河道水系环绕。

这样的空间设计,以“书”为中心,以“院”为环绕;以“书”为中心,以“人事”为环绕,将“书”与“院”、“书”与“人”融合,以“书”布“院”引“人”,充分体现“书院”姓“书”的特征,彰显“书院”之“书”的意义。

(2)植物栽种寓意“树人”之义

中国文化核心是“天人合一”。校园植物是校园之“天”的重要体现。我们期待,学生在这样的“天”之中,健康成长。

中国文化讲“君子比德”,即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象征君子之美德。校园植物之美,恰可引导学生以之为参照来引领自我成长。

所以,在校园之内,我们遍植与建筑物相契的花草树木-

四季花卉:桃花、海棠、牡丹、樱花、石榴、樱花、月季、桂花、梅花等。

四季果树:樱桃、枇杷、杨梅、桃、李、石榴、梨、柿子等。

长青与落叶交织:广玉兰、桂花树、榉树、银杏、广玉兰、桂花树。


2.导师“五导”,全面全程陪伴学生成长

以“博雅浸润”为目标,以学生住宿生活为载体,建立集生活指导、学业指导、生涯辅导、课题研究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为一体的导师制,导师全面全程陪伴学生成长。建校以来,累计成立241个导师组,专职教师82名中有71位承担导师工作,占比超过85%。学校在岗位设置、工资绩效、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审和晋级等方面都作系统考量,以奖励制度等方式保证导师制的全面实行。

3.以“切问近思”为核心,构建指向综合素质培养的书院式课程体系

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础,通过对学生学业与品格的指导、集体活动和仪式熏陶,构建学科教育、通识教育、研习教育、社群教育四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其中,“大语文”课程、“科学大讲堂”课程、社会实践课程、高校体验课程、每周主题晨会等课程,已成为有显明特色的课程。

“大语文”课程指向综合文化教育。邀请复旦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为同学们开设文史哲等,葛剑雄、骆玉明、王德峰等著名学者都曾莅临讲座。2015年9月至今已经开设高端讲座90场,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2017年下学期始,为拓展同学们的科学视野和兴趣,开设了“科学大讲堂”课程,与“大语文”课程相呼应,至今已经开设35讲,也深受同学们喜爱。

社会实践课程指向校内外联动。在高一上期中、高一下期中、高二上期中分别开设“越州行”文化之旅、“行走徽杭古道,体验徽州文化”文化行走、“外省市驻地(山东济宁实验中学、安徽金寨一中、贵州松桃民族中学)社会调研”短课程,全部学生参加。同时,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开设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程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每位同学都需要完成体验报告和调查报告。

高校体验课程指向科学教育。在复旦大学支持下,开设复旦大学科研体验课,全体高一学生结业前一周到复旦大学实验室体验,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航空航天等系列科学实验课。

每周主题晨会。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全校师生参加主题晨会活动,主要开展对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节庆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认同教育以及先进事迹表彰活动等。主题晨会由学生主导,教师参与,每周一主题,每月一板块。2015年至今已经开设250次主题晨会。

书院式培养课程体系(书院课程为校本课程)


4.“8+2+8+2”学期分段设计

“8+2+8+2'”就是将每学期的20周分为四段,分别为8周、2周、8周、2周;8周为课堂教学时段,2周为考试和社会实践周,考试和社会实践各1周。一般按照课堂教学、考试、社会实践的次序有序进行,每学期两轮。这样的分段校历安排为每学期2次的社会实践留出时间,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更有效的节律提供了制度支撑。

5.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开发出《学习情况报告单》《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等评价工具,使过程性评价和学业评价相结合,创设匹配学生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每学期末,每位学生会得到各自的《学习情况报告单》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习情况报告单》采用学分制,引入GPA评价,详实地记录了学生本人各学科的等第、绩点、学时和学分。课程无论时间长短,都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测试试卷成绩或所完成的报告质量加以综合评定,由主讲教师确定每位学生的总评成绩。

20xx学年度第x学期学习情况报告单

班级:XXX       姓名:XXX 学籍号:XXXXX

课程名称

等第

绩点

性质

学时

学分

课程名称

等第

绩点

性质

学时

学分

语文

A

4

必修

64

4

英文文法

A-

3.7

必修

16

1

数学

A-

3.7

必修

80

5

英语泛读

B+

3.3

必修

16

1

英语

B+

3.3

必修

48

3

信息科技

A

4

必修

16

2

政治

A-

3.7

必修

32

2

心理

A-

3.7

必修

8

0.5

物理

B

3

必修

48

3

声乐

C+

2.3

必修

8

0.5

化学

A-

3.7

必修

48

3

体育

A-

3.7

必修

48

3

生物

B+

3.3

必修

48

3

大语文专题

C+

2.3

必修

32

2

历史

A-

3.7

必修

32

2

导师课程:

史学经典阅读与写作指导

A

4

选修

32

2

地理

A

4

必修

32

2

体育专项:

女子健美操

A

4

选修

64

4

生物实验

B

3

必修

16

1

艺术专项:

油画

A

4

选修

32

2

复大学综合实验

A

4

必修

32

2

选修课程:

初级日语

B

3

选修

32

2

通用技术

C+

2.3

必修

24

1.5

“徽州行”

社会考察

A

4

选修

24

1.5

总学时:848

总学分:53

平均绩点:3.66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教务处

20年月

图2学习情况报告单


《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描述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模式,全面、个性化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学校课程体系的活动内容,如社会实践、学业学习等;第二,记录学生取得过的校内外各种成就;第三,与导师制相结合,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点对点、精细化、个性化地评价,对学生的礼仪、生活住宿情况、心理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评价。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xx学年度第x学期

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班级:

XXX

姓名:

XXX

学籍号:

XXXXX

社会工作:

化学课代表、导师课课代表、团学联组织部长、卫生委员、书虫读书会会长。

社团参与:

英语ABC

志愿者活动:

初高中联谊活动优秀志愿者、青春节志愿者

出勤情况:

全勤

礼仪情况:

优秀

奖励情况:

参加青浦区时政竞赛获得一等奖、2016年青浦区“中国梦、两岸情”手绘小报比赛一等奖

突出表现:

澳洲游学、晨会主持、各种团学联、读书会活动

导师评语:

校园生活:成为团学联组织部长和学校书虫读书会会长的你,学校工作更忙碌,你总是象一道阳光照亮整个校园,有你在的空间,时常热情洋溢,你象阳光一样温暖着你身边的人,你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有目共睹。学业发展:在学习上你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比你擅长的文科而言,老师希望看到你在理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理科的学习,要讲究积累,提高应用知识的灵活性。老师和家长都对你充满信心,期待你能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进一步迈进。研究兴趣:对乡土历史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结题报告“商榻传统饮食文化阿婆茶的介绍与思考”,有层次、有思考,有深度。

班主任评语:

你思维敏捷,对文科的学习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成绩优异,但在数学的学习上还有所欠缺,希望你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成绩上实现突破。你性格开朗外向,生活中充满激情和正能量,富有蓬勃的朝气,对周围的人充满感染力,大家都很喜欢你。虽然你表面上风风火火,但心思细腻,为人善良,做事认真,对自己负责的事都能用心完成,深得老师们的喜爱。你擅长沟通和表达,演讲、朗诵、主持都能信手拈来,具有优秀的潜质。希望你能随着时间和知识的沉淀,能够稍微成熟稳重一些,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这样你会有更大的发展。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学生处

20年月

图3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6.建立教师成长奖励机制

为鼓励教师与学校共成长、同发展,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建校之初即建立起了教师成长档案。依托复旦附中和复旦大学学术和文化资源平台,充分利用青浦区人才政策资源,搭建专业发展平台,为教师学术水平提升和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以现代书院式导师制引领,教师深度参与学生活动,形成了对教学活动的深度理解和体悟反思,这也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教学的产生依赖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理解,这种积极主动、探索参与式学习是教师深度学习的重要学习活动。基于教师作为导师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匹配相应的培训课程,并引导教师作为研究课题积极探索。以研究、培训反哺教育教学,真正实现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发展。

三、“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的思考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实施书院式培养机制8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201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8届共921名学生,14人次获区级以上荣誉,其中市优秀学生4人;区级以上各类竞赛奖809人次,其中市级522人次,国家级


9人次,国际级15人次。5届毕业生585人,100%升入本科类大学,参加秋季高考564人,高考本科率100%,综评率为:95%;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录取103人。

目前我们有教师86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5人(在校获评3人);教师先后承担市级及以上研究项目9项,区级研究项目19项,且研究项目逐年递增;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超137篇。

学校还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离我们的理想目标还有很远。

1.需要完善开放式阅读课程建设,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育

“书院”姓“书”。“书院式培养机制”需要有引导学生展开扎实阅读的机制。并且,从现代教育理解角度看,这种机制需要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1)以“书院机制”彰显国家课程意义

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自然也是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课程的基石。如果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不能将国家课程深度融入,这种培养机制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很大缺陷的,因而也是无力的。

因此,在后续的探索中,我们将从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的角度,更深层地融入国家课程:课内以学科知识形成的回溯为主导,师生共同探求,共同发现,使学生成为学科知识的“发现者”与“生成者”;课外以学科知识生活的自主实践为主导,将“知识”化为“我的知识”,从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实拥有者。

2)拓展学校阅读空间

学校阅读空间,是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课程的重要组成。在后的探索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及校园的其他空间,拓展四大阅读空间-

兴趣激发空间:依据校园不同空间建设。古今中外的主要原生知识,均以符合现代学生阅读心理的场景模式呈现。

知识探求空间:图书馆设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航海学、天文学、修辞学、艺术、文学、语言学、建筑学、生物学等阅读空间;实验室设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空间。

知识创造空间:活动室设个人发展空间,为特异学生提供。

师生共读空间:依据教师特长阅读建设。以教师特长阅读引导学生特长阅读,发展学生特长阅读。

2.完善社会性体验课程,彰显书院培养机制的自我激发功能。

我们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了他的远行。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渴求着外面的世界,都有着“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潜意识。很大程度上说,思想就是人的“一路见闻”,文学就是人的“一路见闻”,科学就是人的“一路见闻”。或者说,思想、文学、科学,是人在远行中,一路之上应接不暇的新鲜所赐,无穷的新鲜刺激出无穷的新思、新得。

从这个角度看,青浦分校的书院式培养机制虽然有较丰富的社会性体验课程,但总体上看,课程的自我激发功能还没有完全彰显出来。

因此,我们将努力把学生的学习历程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成过程更紧密联系起来,以满足学生的“窥探欲”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远行志”,将学生“欲窥而不得”的通道打通,引导他们永远走在探索人生与世界的“远行”之路上。

1)适当延长社会体察课程时间


高一体察课程可以考虑延长至15天,高二体察课程可以考虑延长至7天。

2)设计更有激发功能的体察课程

目前的社会性体验课程主要还是“规定动作”,即学校统一设计路线与内容。在后续的探索中,我们将试着走个性化路线,或以班级,或以导师组,甚至以个体为单位展开。这样就可以真正将内外结合,内外互激,而产生更大的生命激动与激发功能。

3)加大体察诗文与调查报告的奖励。

不只是加大物质奖励,更是加大精神奖励:我们将为优秀体验诗文和调查报告结集,并举办分享会、报告会,激励那些在文字中“远行”者在未来走得更远更美。

3.构建生活化获得课程,引导自我成就

从8年的“书院式培养机制”展开看,我们尽管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融合,但我们没有设计专门的“生活化获得课程”。因此,我们将努力“构建生活化获得课程”,引导学生自我成就。

1)学而时习:引导学生将校园所学用于家庭与社会生活。

2)我与校园之美:引导学生将自己三年的校园生活之美,以文字、图版、视频、语音等形式记录下来;尤其关注校园花草树木的生长与变化,关注这些变化与自己关系之美好。

3)我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个人生活规划与践行可视化(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

4.完善评价机制,强调自我反省

除了完善现有的评价项目外,我们还将增加一项评价,即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三年的完善的自我评,引导学生在反省中成长。

四、结语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我们知道,要办一所“不一样”彰显时代育人特色的学校,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病”。

当下教育之大弊以应试为目的“内卷”还在一定范围存在,功利主义思想难以去除,其致命点就是所学应试知识与应试技能与自我生命的需求脱离,学无所用,且令人窒息。

因此,教育要走改革创新之路,首先就应当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去除功利主义,回归教育的本真,彰明教育的人文意义与审美意义,引导学生全天率性,成长为一个完全的人;同时,应和时代的节律,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培育学生的创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探索者,有所索求,有所成就。

我们期待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构建出更契合现代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更完善的“现代书院式培养机制”,接续传统,拥抱世界,使每位走进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学生,在这样的培养机制中全性而成人,率性而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之银,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