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以学定教  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

程龙

济南市济洛路小学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现在有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我认为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首先合作小组的人数要合理,应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交流。其次,分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依学生特质分组。学生特质大致上可分为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爱好、年龄、性别等。教师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组内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使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和截面。这样,既能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又能有利于全班各小组间开展公平的小组竞赛。

2.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这样,一个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这样的编排也有利于结对帮困活动的开展,减轻老师的负担。

3.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不喜欢与被分的同一组的某个同学合作,这样的话,教师要及时调整,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合作学习小组的良性发挥。

4.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一般以5—6周调换一次或每学期换1—2次为理想。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在小组中承担重要工作,而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而另一些学生则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表现得漠不关心,从而出现了Most students not involved——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小组内设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小组长可以轮换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要求使用英语沟通。教师可在教室里张贴常用语汇表帮助学生开口,从而防止用汉语交流的情况。

三、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就会导致学生的交流缺乏真正的意义,甚至出现用汉语交流的现象。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既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活动内化英语知识。如在学习There be 句型后,我让学生合作画一幅美丽的天堂,你希望那里有什么就用There be 表达出来并画好。如此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语言运用到交际中,实现了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实际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3.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4.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使用汉语交流。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5.在设计任务时,要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只有问答双方有想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好奇心时,才会发问。因此只有学生之间有信息差,学生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才会用英语沟通信息,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如在教学房间摆设时,让一个学生描述自己的房间,一个将他的房间画下来,他们之间就存在了信息差,因此,他们必须通过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活动的真实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四、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经常看到,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松了一口气,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

1.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和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霸权主义,扩大学习交流的参与面,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当学生的语言出现严重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当学生在用中文交流或讨论别的话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制止并引导;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合作学习小组,把自己当作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合作与互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一节课时间有限,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本课时的任务,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展开合作学习时,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草草收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也容易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操作和总结的时间。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结束合作学习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汇报、反馈的时间,从而完全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准确信息,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

六、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教师的评分表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和霸权主义。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根不同基础线,只要他们超越了基础线,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感。

总之,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不能为了热闹而合作,而应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