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策略初探

屈迎春

酒泉市康盛小学   735000

民间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故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道德观念、历史记忆和价值取向。它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被认为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古诗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深刻的表达了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一、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1.培养阅读兴趣。民间故事通常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形象鲜明的人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通过教授民间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并为他们开启阅读的大门。

2.塑造优秀价值观。民间故事蕴含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勇敢、诚实、孝顺、友爱等,能够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教学民间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他们的良好品质。

3.提升语言能力。民间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厚,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和表达。通过阅读和解析民间故事,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积累、语法运用和写作表达等方面。

4.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通过教学民间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精神。   

5.拓宽视野。民间故事涉及丰富的主题和世界观,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痕迹。通过教学民间故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观,增加文化素养。因此,民间故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民间故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真正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民间故事,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策略

(一)精心导入,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民间故事导入的巧妙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情境再现。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民间故事中的场景或角色形象,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讨问题。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间故事中的道德、情感或智慧,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听说过哪些有趣的传说故事呢?这些故事都包含了哪些智慧和道德教育呢?”

3.创设求知欲。通过对民间故事的介绍和讲解,引发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同时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建议:

1.走进故事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角色等信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

2.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情节进行重现,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冲突,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3.探索场景。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进入故事的场景中。例如,通过搭建模型或利用班级环境,再现故事中的城市、乡村等场景,让学生触摸和感知到故事中的环境。

4.视听素材的应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将故事情节制作成动画、讲故事磁带等形式。学生可以借助视听素材更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情境,提高理解效果。

(三)分角色朗读,增强理解。在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中,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情节发展,并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角色。根据故事情节,确定主要角色,并将故事分成几个不同的段落。每个段落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

2.阅读训练。先请学生独立阅读整个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对话和行动来划分角色,并进行角色分组。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心情。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注意语调、情感的表达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形象。

4.协作合作。为了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可以将一个角色分配给多个学生,促使他们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角色的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角色深入。提醒学生在朗读前要对自己分到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角色的个性特点、情感状态和对话风格等,以便更好地还原角色形象。

6.随机选择。可以通过随机抽签或轮流选择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他们的朗读技巧和合作能力。

7.反馈指导。在朗读结束后,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这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艺术再创作,加深理解。在民间故事的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在实践中深化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和认知。

1.绘画创作。让学生根据民间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形象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画面呈现的方式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通过作品展示来表达对故事的感悟与理解。例如学习完民间故事后,让学生绘制连环画。

2.民间手工艺制作。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比如制作传统的面具、布偶、剪纸等民间工艺品,让学生通过动手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民间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

3.写作练笔。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景、写人、写事的创作,积极表达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在作品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对故事的表达和沟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民间故事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民间故事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和投入到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来,共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系酒泉市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民间故事教学策略的研究》(编号JQ[2022]GHB3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