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新课程理念,激活水墨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领会新课程理念,激活水墨画教学

翁丽燕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现今存在一种现象,课堂中学生们特别活跃,课堂氛围特别好,但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却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领会新课程理念,激活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本文以"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整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方法与过程、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策略。通过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整合新理念,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旨在为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教育体验。

关键词: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新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

引言: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亦是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场所之一。然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虽然氛围很好,却缺乏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特别是在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中,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法传授,而忽视了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小学美术老师的身份,旨在通过深入探讨新课程理念在水墨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策略,以期激活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艺术发展。

一、传统水墨画教学与新课程理

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偏重技法传授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虽然能够完成一定的作品,但却缺乏对艺术背后深层次的理解。技法成为唯一追求的目标,而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则被忽视。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得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迎来了一次教育的变革。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整合、实践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这对于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水墨画教学注重技法的传授,但却缺乏对艺术概念和历史的深入探讨。这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模仿和应用技法的层面,而对于水墨画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却知之甚少。[1]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们需要通过拓展教材,引入更多关于水墨画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技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渊源和内涵。

除此之外,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灌输,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要求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对于水墨画而言,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艺术展览,感受水墨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独立兴趣。新课程理念的另一核心理念是个性化发展。传统教学中,由于注重技法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创作中缺乏表达个性的空间。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水墨画创作中展现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促使学生在创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

对于新课程理念对美术教育的影响,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接并主动融入到教学中。新课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选择。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拓 展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元素。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不仅关注课堂内的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校园美术展览等,让他们的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欣赏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

二、"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审美情趣以及对艺术的独立理解。"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理论基础提出的多维度目标,正是对这一全面性培养的理论体现。[2]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技法传授,而忽略了对于艺术背后知识的探讨。通过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文化渊源、发展历程以及艺术思想。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割裂的困境,使学生在实际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整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艺术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来学习。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感受水墨画创作的乐趣。这种融合方法与过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入理解,使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主动参与和探索的学习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样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对技术层面的培养,更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情感。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对于艺术的正确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观。学科整合作为实现多维度目标的途径,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论基础的重要体现。

在美术教学中,水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科整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这些知识融入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综合素养的培养。[3]学科整合还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历史、地理、语言等多个学科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

三、新课程理念在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在水墨画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技法,而忽视了艺术的理论知识。新课程理念鼓励我们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教学,通过整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水墨画的内涵。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水墨画与文学、历史等相关学科进行结合。例如,通过讲解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背景知识。通过这样的整合,我们可以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创作中能够更深层次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也可以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手段,我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也是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参与水墨画创作过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这不仅能够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对艺术的理解。可以引入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需求,通过个别辅导,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其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 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使其在水墨画领域展现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二)方法与过程的融合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水墨画的艺术过程。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水墨画的相关知识。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墨画风格,从而在比较中发现水墨画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实践性活动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 参与艺术展览、社区服务等方式来实现。[4]学生通过展览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来自他人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对艺术的自信心。参与社区服务可以让学生将水墨画的技能运用到实际中,体会艺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方法与过程的融合不仅仅关注教学方法,还关注学生对水墨画创作过程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关注作品的完成,而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我们更关注学生在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日记、思维导图等形式来记录他们的创作过程。创作日记是一种个人反思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其中记录自己的灵感来源、遇到的困难、所采用的技法等。这不仅有助于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在创作中的思考和体验,同时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艺术创作的本质。

四、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在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先应该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水墨画的相关知识。例如 :水墨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代表性作品及艺术家,以及水墨画在文化和历史中的地位等。通过有机整合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作。知识体系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保证信息的易理解性和可吸收性。通过设 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和教学资源,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知识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水墨画是一门技巧性强的艺术形式,因此基础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 :线描、勾勒、晕染等。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渐进性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为更高层次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技能的培养不仅包括对于画笔、墨汁、纸张等工具的熟练掌握,还涉及到对于光影、透视等基本美术概念的理解。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示范,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他们在水墨画创作中的表现水平。

(二)整合"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提倡整体教学,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这一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技能,更是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情感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例如,以季节变化、自然景观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水墨画来表达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我们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水墨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表达个体情感和态度的媒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他们能够在水墨画作品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活动,如观赏名家作品,听取音乐,阅读诗歌等,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用水墨画表达这些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们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多样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涉及到课堂布置、展览组织等方面。在课堂布置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美术品展览、艺术品收藏等方式,将美术元素融入到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亲身感受不同风格和时期的水墨画作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还需要鼓励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通过展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水墨画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水墨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欣赏活动,分享各类水墨画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于水墨画的鉴赏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尊重和理解。

结论: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确保学生在水墨画领域全面发展的基础。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整合"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在水墨画教学中的重要实践。将新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情感和态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水墨画作品。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水墨画教学体验,使他们在美术领域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散记[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2):1.

[2]吉红萍.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国画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

[3]李雪皎.幼儿水墨画的教学点滴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1.

[4]刘丽娜.顺学而导理念下的小学中年级水墨画教学[J].学周刊, 2013.DOI:CNKI:SUN:XZHK.0.2013-33-226.

[5]李侠.让新课程新理念充实美术教学[C]//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