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姓名:阿土鲁则

单位:四川省雷波县卡哈洛九年一贯制学校邮编:61655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多,需要老师有效借助小学语文教材来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关于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关内容,目的是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积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不可缺少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较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们需要有效利用好语文教材,借助语文课程促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小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一、明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传统文化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借助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如自然景观、人文素养以及文学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综合素养,向学生们传递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点。备课环节老师需要立足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学开始之前向学生讲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细化教材,深入研究,提高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举例来说,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本节课的内容时,老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有关习俗。接着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读诗歌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让学生知道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习俗。

二、借助汉字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汉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正是通过汉字来体现。汉字教学同样也是教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老师就可以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学习的简体字都是从繁体字上演变而来的,传统文化中的有关内容单纯依靠简体字是很难被发现的。因此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繁体字或者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分析这样的字体中体会中华劳动人们的智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筹集各种想象文字,并分析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期间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我国一些汉字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借助汉字来向学生讲解其中渗透的传统文化。比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汉字时老师就可以将关于这些汉字涉及的文化故事讲解给学生,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1-2]

三、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体会传统文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文章都渗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借助课文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举例来说,《曹冲称象》是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上的内容,教学开始之前老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曲,并问问学生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这样的设问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三国时期魏国有一名丞相,他的名字叫曹操,有一天有人将一头大象送给曹操,曹操很高兴带领儿子和官员们一起去看这头大象。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古时候一个称象的故事。随后老师带领学生有效阅读本文,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所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前《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讲述正是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借助古诗文,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意境

    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了丰富的古诗文,古诗文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古代文人智慧的洁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古诗文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意境。比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文中老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知道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所写,写作背景是林子方举进士后,任职直阁秘书,当时他与杨万里是好朋友。林子方要前往福州任职,杨万里送别友人路过西湖所写的诗词。这首诗词借西湖的美景曲折地表达杨万里对林子方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在该首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中体会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美好世界,体会古人的智慧[3-4]

五、借助教材插画拓展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渠道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与插画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画向学生拓展传统文化学习的渠道,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举例来说,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文章插画的过程中感受节日带给人们的欢乐,并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上大家为了祈求来年的顺遂会用干净的水彼此之间进行泼洒。该民俗经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批准纳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场景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拓宽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渠道。

六、提高教材挖掘深度,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精髓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章,大多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慎重选择的,教学中大多数内容都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其中富含人生哲理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值得歌颂的人物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缩影。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充分挖掘文章深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在对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有效剖析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举例来说,在《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知错就改的人生哲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材的挖掘深度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七、借助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实践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参观名人故居,感受文人贤者的所带来的生活气息;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感受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并结合统编版教学上的名人事迹和科技进行总结,构建起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联系[5-6]

八、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们提高对该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促使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以呈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田吉利.让传统文化融入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78.

[2]王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黑河教育,2020,(6):35-36.

[3]张婷.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J].情感读本,2020,(12):67.

[4]周毅云.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15):203-204.

[5]黄强.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J].考试周刊,2020,(35):25-26.

[6]苗迎春.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融合[J].语文课内外,20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