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组织开展劳动创新实践教育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农村小学组织开展劳动创新实践教育举隅

钱克章

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    226682

摘要:农村小学劳动育人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际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够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观念。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农村小学劳动育人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下对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育人;实践策略

引言

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也要注重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使劳动育人活动在农村小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一、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原则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为目标。在农村小学中,劳动育人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原则。农村小学应注重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收获过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德育性原则。农村小学劳动育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生活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农村小学可组织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田园劳动等活动,使其了解生活中的劳动和生产过程,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科技性原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小学劳动育人也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例如,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农业机械、数字化技术等,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和竞争力。个性化原则。农村小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展差异化的劳动教育。通过多样化的劳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展他们的潜能。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农村小学教学的特点

农村小学教育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农村小学面临的环境与城市小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农村地区的学生常常身处于自然环境中,他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生活。这样的环境给予了他们与城市学生不同的教育体验和生活观察的机会。农村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在农村地区,农耕和农业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农村小学注重培养学生这些实用技能,如农作物种植、养殖、手工艺等。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使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农村生活并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也是一大特点。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资源相对有限,农村小学的教师常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功能性。他们不仅需要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参与学校管理、社区服务以及学生心理辅导等。这样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广泛的技能和全面的素养。农村小学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农村地区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程度比城市地区更高,农村小学教育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社区的参与,农村学生能够从小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策略

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包括土地、农作物、农具、农村产业等,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将劳动育人活动与实际生产、生活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农村的劳动和生活,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农作物栽培为例,学生可以参与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具体的农业劳动,亲手实践农民的劳动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农田的管理需求。同时,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如了解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掌握施肥和除虫的方法等。通过参与农作物栽培,学生不仅获得了劳动技能的提升,还培养了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发展创新思维的策略

创新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实施发展创新思维的策略可以通过提供多样的劳动项目和活动来实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农场的养殖项目。学生负责养殖小动物,如鸡、鸭、兔子等,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养殖技术,解决动物健康、饲料供应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办法,例如改进饲料配方、增加兽舍的舒适度等。这样的劳动项目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又鼓励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农副产品加工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农产品加工的技能,例如果蔬加工、农产品包装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如何提高加工效率、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社区服务与学校合作的策略

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来丰富活动内容和实践经验。与社区合作可以提供学生参与实际社区服务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让学生参与农产品的采摘和包装。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农产品的采摘过程,了解产品的品质要求,同时还能学到采摘技巧和包装方法。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劳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还与社区企业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个例子是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垃圾清理、绿化建设等活动。学生通过实践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有机会体验到自己为社区做出贡献的价值,并培养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定期评估和调整策略

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评估和调整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劳动育人活动不断改进和提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评估的过程可以包括定期的反思讨论、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法。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可以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实践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成长变化等方面的数据,评估实践活动的成效。基于评估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策略的调整可能涉及到活动内容的改变、实施方式的调整等。例如,如果评估结果发现学生对某些劳动项目不够感兴趣或不能有效参与,教师可以考虑调整项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或多元化选择项目。也可以针对评估结果中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措施,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方法。另一个重要的调整方向是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趋势。社区的需求和环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关注和了解社区发展状况,调整劳动育人活动与社区服务的结合点。

结束语

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更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劳动育人活动,为农村小学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要将此经验与其他教育实践相结合,促使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守瑞,张瑞清.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3(17):76-77.

[2]胡永刚.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载体[J].教学与管理,2023(23):18-20.

[3]邵媛媛.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3.

[4]高文光.农村小学劳动育人的实践策略[N].科学导报,2023-06-09(B02).

[5]安俊慧.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及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