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 2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庞娟  周娅  姜维娟  霍海乐  李蓉  李姗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

护理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的基础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尽管在护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但针对护理教学的评价体系则显得不够完善。没有合理、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护理教学成效进行准确评估和持续改进,从而无法达到持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通过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我国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效果评估

1、护理教学的评价需求和现状

1.1 护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护理教学评价是针对护理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保障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2 当前护理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与问题

目前,护理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学观察、课堂测验、实践技能考核、文献阅读报告等。当前护理教学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内容相对固定,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有待提高。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1.3 护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需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护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护理教学评价亟需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护理教育中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评价标准的统一化也是护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利用,也是护理教学评价改革的关键挑战。

2、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确立护理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同等重要性原则:护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都应被评价体系纳入考虑,不偏重某一方面,确保全方位的评价。

针对性原则:护理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需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培养需求,具有针对性。

科学性原则: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基于教育学、护理学以及评价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原则。

全面性原则:考虑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护理实践能力的评价等多个方面。

2.2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其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依据:选取指标应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充分体现教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护理学理论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需与护理学理论相契合,包括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评价学理论依据:依据评价学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如可信度、效度、实用性等,确保评价指标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实施可行性。

实践经验依据:参考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的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供选择的指标。

2.3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分析,总结和梳理不同学者对护理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专家咨询法: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为指标的选择和构建提供权威性支持。

实证研究法: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实际护理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的调研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并归纳评价指标,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

定性研究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访谈、观察等,深入了解护理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教师和专业机构的角度出发,获取相关信息和意见,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原始资料。

专家评审法:将构建的初步指标体系提交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和审查,对指标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全面性进行验证和修正,确保指标体系的高质量和合理性。

3、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与实践

3.1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环境和对象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环境是指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指标体系的具体环境条件和背景。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对象是指应用该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在护理教学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具体而言,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教学机构:包括护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提供护理教学服务,并可以为护理教学评价提供实践场所和数据支持。

(2) 护理教学实践场所:包括临床实习基地、模拟护理实验室等实践场所,这些场所提供了学生实践的环境,也是评价护理教学效果的场所。

(3) 护理教学课程设计:护理教学评价需要针对不同的护理教学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基础护理、临床技能等课程,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课程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

(4) 护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这些资源在护理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需要针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3.2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过程

需要进行指标的收集。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从护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

需要进行数据的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可以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需要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为护理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可以促进护理教学的提高。

3.3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需要进行评估和反馈。评估应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公正性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教学对象之间的差异,评估护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评估的结果将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并加以综合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护理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当前护理教学评价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构建了护理教学评价新型指标体系。新型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反映护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效果,为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参照。该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指标体系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和修订。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提高其普适性和精确性,期待能为护理教育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威,于丽.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6):556 - 561.

[2] 辛冬梅,刘莹,王继霞.护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4(4):423 - 427.

[3] 邓莲花,潘雪琴,邓世光.基于成效评价的大学护理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9):1103 -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