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效果及满意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效果及满意度

孙靖雯

吉林省 吉林市 吉林市中心医院 132011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小儿腹泻;护理;满意度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质改变、呕吐、发热和腹痛等。据临床研究显示[1],腹泻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特别是,如果腹泻患儿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并发症。因此,在小儿腹泻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具有直接影响。在过去,临床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难以满足患儿的需求。因此,在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整体护理以患儿为中心,全面关注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旨在为患儿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水平。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整体护理),观察组包括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年龄3-13岁,平均年龄为6.11±1.12岁。对照组包括26名男性和24名女性,年龄3-13岁,平均年龄为6.12±1.09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如抗感染、肠道保护、调整菌群紊乱等。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护理,病情护理和补液护理,并通过口头宣教向患儿家属传授相关健康知识。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包括以下内容:前期护理:入院后根据患儿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关注症状、体征及病程变化,实施消毒隔离,避免传染。同时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干燥。饮食护理:确保患儿治疗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患儿不宜断奶,但需适当减少母乳喂养时间。臀部护理:患儿排便后用温水擦拭臀部,保持清洁,并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确保肛周干燥,预防红臀。呕吐护理:呕吐是腹泻患儿常见症状,呕吐后及时用温水冲洗口腔,根据患儿情况采用含漱液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体温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发热时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体温≥38.5℃可按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传授健康教育时,保持温和态度,舒缓语言,避免不耐烦,确保家属情绪得到保障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出院护理:出院前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预防及生活注意事项,规范饮食和用药,嘱咐家属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其中临床干预效果主要评价患儿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针对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n)%,分别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若差异具有显著性,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

   对照组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4.51±1.01d、3.11±0.21d、3.51±0.16d,观察组的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分别为:3.11±0.23d、2.31±0.11d、2.31±0.11d,观察组在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2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2,84.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48,96.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3结论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胃肠功能失调病症,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不当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腹泻具有明显季节性,夏季和秋季高发。病理学上可分为非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多由饮食不当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感染性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4-5]。除病原微生物感染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会影响肠道植物神经,导致肠道菌群失衡,使病原菌在肠道大量繁殖,进而引发腹泻。部分腹泻患儿发病与体质因素、消化功能有关。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成熟,酶活性较低,对营养物质需求高,消化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腹泻

[6]。此外,婴幼儿免疫功能较低,易发生大肠杆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婴幼儿发生大肠杆菌肠炎概率较低,初乳中蛋白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抗病能力。小儿腹泻还与饮食有关,包括喂养不规律、食物过敏等。发生后要及时治疗,临床主要采用抗感染药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肠道菌群调节剂等[7-8]。抗感染药物不仅限于抗生素,如黄连素等也可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道黏膜,强化屏障功能。肠道菌群调节剂为活菌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调整消化道功能[9]。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止泻时间、食欲恢复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进一步说明了小儿腹泻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里颖.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2):123-125.

[2]张晓晴;高瑛;卢秀霞.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8):71-72.

[3]汪晓妹.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小儿慢性腹泻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10):465-467.

[4]宋芬芳.全程护理应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4):315-316.

[5]程艳蕾.综合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145.

[6]范娟.循证护理联合中医护理用于小儿腹泻价值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1):64-66.

[7]郭晓青.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162-163.

[8]王妍;王聪;张丽敏.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的临床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4):90.

[9]王颖;姜爽;刘红爽;华丰彦;李雅静;徐喜杰.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小儿腹泻患儿护理中对腹泻次数及住院情况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