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1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合

刘艳

重庆树人凤天小学  4000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要想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就需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而数学抽象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数学抽象能力需要学生忽略非本质的、与数学研究无关的信息,只对有效信息进行研究。很多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弱的原因就在于数学抽象能力不足,很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无法正确提取有用信息,错过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因此,教师应该多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的提升,也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语言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数学语言,数学教师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原理以及数学知识和理论存在的形式,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表达,而且要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想法可视化。

要实现数学思维可视化,那么不得不想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形式,其主要以图像、主线、支线等组成,类似于笔记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导图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融合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课堂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工具进行调查计划的制定,可以让学生思维打开,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得到的调查结果也能够更具结构化,让学生思维更具逻辑性。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使用思维导图制作调查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调查结果。以下是用思维导图制作调查报告的步骤:

确定主题:首先需要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例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学校周边环境调查”等。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主题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

实施调查:按照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和信息。

分析调查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出有价值的结论。

绘制思维导图: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绘制出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思维导图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确保信息呈现清晰明了。

编写报告:将思维导图中的信息整理成文字,编写出调查报告。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展示报告:将调查报告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制作调查报告,更好地呈现自己的调查成果,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融合思维导图上好综合实践课程,通过综合实践课,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课通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课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综合实践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综合实践课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