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分析

周霞

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邮编: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社区收治的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实施中医内科治疗以及对照组(n=18)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及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为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头痛多发生在一侧,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青年通常为偏头痛的常发人群,且女性居多。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因人而异,包括但不限于劳累、失眠、情绪紧张等。目前,中医与西医治疗偏头痛均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西医中常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通常以镇静、止痛为主,停药后的疗效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而中医治疗偏头痛取决于综合调理,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毒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更高,可显著缓解偏头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基于此,本文对我社区36例偏头痛患者展开研究,分析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具体效果与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社区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36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患者。

观察组的男女比例为7:11,年龄范围22-71岁,平均年龄为43.37±5.24岁。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8:10,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为42.74±5.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35020707,厦门华澄制药有限公司),5mg/次,1次/d,需连续服用8周。

观察组实施中医内科治疗。中医对于偏头痛分多种证型[1]。对于肝郁气滞型偏头痛,具体处方为:珍珠母30g,柴胡、丹参、川芎各15g,生白芍12g,郁金、醋元胡、白蒺藜各10g,全蝎末5g。对于风阳上扰型偏头痛患者,具体处方为各30g麦芽与生牡蛎,各25g石决明与珍珠母,各10g僵蚕、川牛膝、佛手、天麻与钩藤,8g的炒栀子、各5g的全蝎末与生白芍。对于瘀阻脑络型偏头痛患者,具体处方为:各15g川穹、桃仁、红花与赤勺,各12g血竭、羌活与延胡索,各6g制香附与全虫,5g老葱,1条蜈蚣,100mL黄酒。对于肝肾阴虚型偏头痛患者,具体处方为:20h土茯苓,各15g山药、枸杞子、熟地与菊花,各10g白蒺藜、山茱萸、天麻与丹皮。每日两副药,早晚各一次,20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有效率。患者偏头痛症状不再复发为显效。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改善,发作次数较低为有效。患者偏头痛症状未得到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如差异P<0.05,则证明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2例,总发生率11.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共8例,总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1.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

神经功能

总发生概率

对照组

18

3(16.66%)

3(16.66%)

2(11.12%)

8(44.44%)

观察组

18

1(5.56%)

0(0.00%)

1(5.56%)

2(11.12%)

t

4.9846

p

0.025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满意度

对照组

18

6(33.33%)

8(44.44%)

4(22.23%)

12(66.67%)

观察组

18

1(5.56%)

7(38.88%)

10(55.56%)

17(94.44%)

t

4.4335

p

0.0352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头痛性质多为搏动性或跳动性,也可表现为胀痛、钻痛或刺痛等。头痛的强度可随病情变化而波动,有时可伴有血管搏动感。同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其他症状。偏头痛的发作时间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持续4~72小时[2]。但部分患者的头痛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均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有关偏头痛的治疗研究至关重要。

目前,西医治疗偏头痛以药物为主,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西医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减少发作频率,但难以根治,也无法对伴随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并难以针对患者具体症状、病因进行个体治疗,从而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而近年来,中医治疗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成就。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原理主要包括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与祛风止痛等方面[3]。以此达到缓解疼痛、减少其他伴随症状的目的。同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还注重预防和调理,以降低偏头痛的复发风险。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对于偏头痛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病症,且中医内科治疗更加安全。

综上所述,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十分显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艳敏.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26(10):0175-0177.

[2]李欣宇,孟紫嫣,朱美杰,鲍宗煜,董珍珍.中医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22):75-78.

[3]张诚.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34(07):016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