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初探——以《屈原列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初探——以《屈原列传》为例

王燕

云南省思茅第一中学  云南省普洱市665000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需要桥梁和载体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多时候是依赖于真实情境与实践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聚焦新教材,落实新理念,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借助课本剧这一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关键能力,其核心指向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本剧   核心素养   实践初探   高中语文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中以核心素养为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1]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终以戏剧语言的形式将文章主题内容展现出来,不仅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创新应用“课本剧”教学模式,是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重要举措。

一、在阅读中寻找戏本,有效改变阅读模式

通过对课本剧教学模式的分析,在落实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寻找戏本,充分发挥想象,将具有静态特征的符号有效地转化为具有动态特征的相应情境。

在教学《屈原列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这篇文章前,教师先给学生观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第七、八两集,简要了解屈原生平与楚国历史,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屈原的精神,品味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2]

在明确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寻找阅读中实际存在的戏本,进而来选择屈原、上官大夫、楚怀王、子兰、楚怀王、张仪、侍女、渔夫等重要角色进行扮演,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明确屈原一生的主要事迹,凸显其以爱国、志洁为核心的思想品质,抒发作者对屈原热烈地赞颂之情。结合文章内容,学生做好戏剧角色分工,然后鼓励学生即兴表演,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精准地寻找戏本,从而在动态情境下,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在戏剧中寻找乐趣,引导教学走向开放

课本剧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自导自演,编导组宏观把握,微观定位,负责剧本的深度加工,把握内容的精神走向,考虑人物的角色分配,调配人员的活动往来,完善表演的舞台效果,学生自由报名,最后由编导组遴选确定,互相配合,负责材料的查询收集、道具的采集制作、舞台的效果设计等。不仅能满足高中生探索新鲜事物的需求,而且能培养搜集、获取、处理各项信息的综合能力。[4]

有同学说:“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儿。但排着排着,就慢慢走了心,能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境和思想。”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司马迁表达的情感。

以课本剧为载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课本剧中找到学习乐趣,能将严肃枯燥的语文课堂转变为具有较强开放性的课堂。有效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强化高中生的情感意识。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既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又增强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抓住文章主要矛盾,精心编写演练剧本

应用课本剧进行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中人物最集中和最尖锐的矛盾,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展开剧情。比如,司马迁细致地描述了多个具有戏剧性特征的场面,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不同人物形象,进而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为载体,精准地展现出屈原一生的四个阶段:“王甚任之”阶段、“王怒而疏”阶段、“放流”阶段、“王怒而迁”阶段。[3]学生在实际展演时,就要紧紧结合故事情境,真实地展现人物的一举一动,从而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这篇历史人物评传。[3]

引导学生通过对屈原生平的简略叙述和评论,来揭示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他的爱国精神和正道直行、无所阿容的品德,流露司马迁的郁郁不平之气和对屈原命运的叹惋,于此来体现二人跨越时空的精神联通。

在抓住文章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借助课本剧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演练剧本进行精心编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四、在表演中中肯评价,让学生收获愉悦

从剧本到舞台,从幕后到台前,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从分工到协作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很到位,用情感饱满的台词、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将自己融入到经典作品之中,来展现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将剧本中跌宕起伏的剧情展演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还有精美的道具、个性的服装、灯光音效的设计、契合内容的背景都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对演出氛围起到了良好作用,这些都是学生独到的创新点。

[4]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感受“我体验,我快乐”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舞台上主人公的人生已落下帷幕,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中有追求,学生就会脚踏实地,勤勉奋进,一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演好自己的人生剧。因为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

总之,通过课本剧展演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仅让同学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更为同学们张扬个性,表现才艺搭建了多元展示平台。这既是语文创新性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屈原伟大精神和经典余韵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的的印证。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选择性必修中册。

【4】吴戈.教育戏剧与中国现代话剧[ J ].文化艺术研究,2010,(5):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