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旅意蕴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从文旅意蕴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何颖

锡林郭勒技师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026000

摘要:目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如何紧跟步伐,主动承担国家文旅产业发展体系的区域分工,促成合作格局的形成 ;怎样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经济攻关期,促进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促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产业的新型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五大任务是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性抓手。为了更好地落实五大任务,应站高位,深化思路举措,强化项目支撑,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内蒙古力量、展现内蒙古担当。

关键词:文旅产业;内蒙古;五大任务

引言

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内蒙古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与机遇。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这给民族地区少数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内蒙古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产业总量与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民族特色文化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如何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时期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高效的文化产业,是寻找我区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问题。

1、内蒙古五大任务概述

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是指,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内蒙古要以建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化,积极稳妥推进碳峰碳中和,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减碳、减污染、绿色扩张增长,打造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在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中,内蒙古要坚定不移贯彻整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全力维护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内蒙古要进一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增强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内蒙古要围绕“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牧业、饲草基地建设、种业振兴、冷链设施建设、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重点工作,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供给支撑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装备支撑强、新型业态体系强、绿色发展强的农牧业强区。在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中,要着力打造国内大周期重要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支点,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建设开放港口和开放通道,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泛港口经济。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内外相连、辐射周边、资源集聚分布、要素整合的全域开放平台。

2、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地理空间分布,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呼乌包鄂、锡林郭勒、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呼伦贝尔、阿拉善七个旅游区 ;产品包括草原生态旅游、沙漠 戈壁旅游、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 冰雪 旅 游、 边境 旅 游、 森林生态旅 游、地 质地貌 旅 游、湖泊水域旅游与航天科普旅游等。 内蒙古旅游产业主要依托五大资源。一是草原。内蒙古天然草场总面积达 13 亿亩,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著名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等草原是极具代表性的草原旅游区。二是民风民俗。内蒙古是蒙古民族在中国的聚居区,蒙古族少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三是文物古迹。内蒙古历史悠久,依托古代民族匈奴、鲜卑、突厥与回纥、契丹、西夏和金的遗存以及现有民族的历史遗存,开发了众多文物古迹旅游产品。 四是沙漠。内蒙古的沙漠和沙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著名的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和库布齐沙漠。五是森林。内蒙古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衡量,旅游资源的 8 个主类内蒙古全部具备 ;34 个亚类内蒙古拥有 30 种,181个基本类型中内蒙 古 拥 有 112种,分别占全国旅游亚类和基本类型的 88.2% 和 61.9%。因此,内蒙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资源类型多样,各类资源在全区广泛分布。资源个性突出,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民俗风情紧密结合,彼此烘托,展现了内蒙古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民族独特性等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是显在的、突出的,也因此获取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完成了原始积累。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内蒙古旅游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文化传播和地区形象塑造方面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这些都为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蒙古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创新发展

3.1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化,积极稳妥推进碳峰值和碳中和,严格执行草地和森林保护法规,大规模植树造林,开展一系列保护恢复工作,全面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碳减排、污染减排、绿色扩张、绿色增长协调推进,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此外,也要继续推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深入开展已批未供、闲置土地开发,着力盘活“十四五”期间已批未供、闲置土地。积极推进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确保“十四五”期间建成增减挂钩项目。全面实施“区域评估+标准用地”模式,确保2024年新出让工业用地中“标准用地”占比100%。

3.2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①推动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长城、黄河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完善长城、黄河沿线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培育长城、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长城、黄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将乌审旗萨拉乌苏、和林格尔县土城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畴,全力打造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②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聚焦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定位,强化区域间资源共享和高水平战略合作,着力打造“四带四圈”,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黄金线。③大力打造旅游品牌。全面推进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和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力争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通过 5A 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支持阿尔山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④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推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阿拉善等盟市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开展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滑雪旅游度假地、C 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创建工作。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旅游服务项目,鼓励重点服务区打造—批自驾旅游网红新打卡地。

结语

综上所述,内蒙古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全域旅游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以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联合主体协调各主体相关利益,革新产业要素,高度合理配置资源,高度优化产业结构,做出有创新力、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系列行动计划,追求联合主体各自利益与资源、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秀文.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8(08):95-101.

[2]帅政,康丽娜,阿妮尔,高慧.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 内蒙古日报(汉),2023-01-14(001).

[3]宝鲁,杨盛,张琳.全力完成“五大任务”  谱写内蒙古粮食和物资储备新篇章[J].中国粮食经济,2022(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