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实践研究

郭佳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010000

 【摘要】小学数学的构建不应该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内容知识,更多的时候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而“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强化思维训练,设计数学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技能。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与代数”  教学

  【正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身是要通过学科数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具备特定价值的综合能力,而核心素养是基于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起来的。“数与代数”的有关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是经常能够用到的,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建立良好数感与数学意识,培养估算意识,提升运算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探究能力,设计数学练习,巩固数学思维成果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核心素养教育这一块儿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核心素养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在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到妥善地处理。

一、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建立良好数感与数学意识

    在整个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数感和数学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用数学意识去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对应的数学意识,在数学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数感,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数感,才能够更好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关系起来,由此一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当中发生的事例引到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假设:一双运动鞋需要花38.5元,而一根跳绳需要4.8元,烤肠2元一根,需要买两根,这个时候父亲口袋里只有50元,那么买运动鞋,跳绳以及烤肠时,对方应该找回多少钱才算是对?教师让学生在下面把验算的整个过程写在课堂作业本上,教师当场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也算是把数学知识概念联想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形成相应的数学意识,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深入解决问题环节中。

二、培养估算意识,提升运算能力

   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数与代数”刚好包括这部分知识,给学生估算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算的技能,重要的是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增强对数量关系的把握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有估算意识,是做题的基础,而且这也是数学意识及核心素养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对于整个“数与代数”的知识点来说离不开基础的运算过程。

例如:以《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假设一个卖风筝的小摊里面一号风筝是3元,二号风筝是3.5元,三号风筝是4.6元,四号风筝是6元。这个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3.5×3=?4.6×6=?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估算这道问题的结果是多少,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运算出的结果和自己估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在以上问题的运算当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只要能够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就能够提高对数学的理解水平。这样一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明显地提升运算能力,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而且在发展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悟能力。

三、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探究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与代数”中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运算,基本没有现成的公式可运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形成数学运算。这也是核心素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核心任务的重要举措。思维训练和数学内容相结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具备独立的探究能力,通过研究规律求解的过程中,分析判断,逻辑推理。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对数学的本质意义进行挖掘。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发挥思维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提问:一杯牛奶,小明喝了1/2觉得有些凉,就倒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才出去玩。请问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想要得到最佳的答案,学生必须进行多方位地思考,还要算出最终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画图的形式标注水的增加,和牛奶的减少,来带给学生一点解题的提示。在整个做题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更加完善核心素养。

四、设计数学练习,巩固数学思维成果

    练习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教学的功能,而且还有教育的功能。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任何的一种活动都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牢记所学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巩固数学思维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数学练习任务,学生在数学练习题的练习中,通过大量、反复地练习才能够熟练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巩固学生数学思维的学习成果。

    例如:以《简易方程》为例,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简单的方程式,然后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来解题,而其他的同学可以在下面把解题的步骤以及结果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可以通过黑板上的题目加上材料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地讲解,然后在课堂上对例题进行讲解的同时,拓展更多的题目,让学生来解答。方程式本身需要正常的思维模式,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逆向的思维才能够达到解题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讲解练习再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加深对解方程的印象,后续的数学思维学习提供了助力。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善于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教材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不仅仅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要的是培养其核心素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建立良好的观感与教学意识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还要强化思维训练,设计数学练习,巩固数学思维成果。只有在这种程度上,教师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厉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措施分析 [J]. 才智, 2020, (18): 35.

     [2]胡建山.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以代数领域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