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体育课堂对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跑:接力跑》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体育课堂对学生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以《跑:接力跑》课为例

刘冰

上海市杨浦区世界小学     20043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仪器测量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世界小学为例了解目前体育课上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整体状况,同时以二年级学生为例探究智慧体育课堂是否会对学生体育课体力活动水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长均未超过课堂总时间50%的推荐量,且女生的静态体力活动时长偏高。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智慧赋能体育课堂能够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兴趣以及精简教师动作讲解示范方面对学生体力活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智慧体育,小学生,体育课,体力活动

一、研究目的

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教学中,每节课群体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学校体育课作为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最主要的途径,他们在体育课堂中体力活动水平是否达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运动密度的要求呢?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在中国知网以以“数字化转型”、“智慧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身体活动”、“体育课”、“小学生”、“体质健康”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阅读相关书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体与分析,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体力活动的测量工具与测试方法、为本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二)仪器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生产的Acti 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学生体育课上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在进行测试前先确定测试对象,按照自愿原则选取身体健康、发育健全、能够正常活动并能配合完成测试的学生,然后向测试对象以及监护人发放家长知情同意书并详细介绍相关事宜,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参与测试。本次选取的学生均为上海市杨浦区世界小学的学生,每个年级均为6个班级,在每个年级中均随机选择3个班级进行测试。

三、小学生日常体育课体力活动水平分析

(一)小学生体育课体力活动水平现状

为了便于测试和保证测试对象处于统一测试条件,在各个年级中均随机选择3个班级进行测试,参与本研究的受试者共有472位学生,有效测试数据452位学生。测试的体育课时长均为35分钟,本文的学生体育课堂体力活动时间均为在测试周期内学生各等级体力活动均值时间。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可知,被测学生每节体育课平均MVPA时间最长(13.55±0.17min),占比38.7%,但是与LPA时间相差不多(11.55±0.09min),占比33%。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加,一年级静态体力活动时间较长(13.03±0.36min),占比37.2%,五年级静态体力活动时长最短(6.72±0.24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最长(16.22±0.25min),占比约为46.3%。

表2-1 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堂体力活动水平描述性统计分析

ST

LPA

MVPA

时长

占比

时长

占比

时长

占比

一年级

n=103

13.03±0.36

37.2%

12.77±0.17

36.5%

9.20±0.31

26.3%

二年级

n=89

10.42±0.23

29.8%

10.80±0.15

30.9%

13.80±0.22

39.4%

三年级

n=95

8.48±0.26

24.2%

11.91±0.16

34.1%

14.61±0.30

41.7%

四年级

n=81

10.32±0.35

29.5%

9.89±0.19

28.3%

14.78±0.30

42.2%

五年级

n=84

6.72±0.24

19.2%

12.06±0.17

34.5%

16.22±0.25

46.3%

总n=452

9.90±0.17

28.3%

11.55±0.09

33%

13.55±0.17

38.7%

美国《Healthy people2010》建议体育课应每天一节,且MVPA时间至少达到体育课总时长的50%,方可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职能[1]。但就当前结果可知,上海小学体育课MVPA时间明显低于《Healthy people 2010》的推荐量,且低年级LPA时间高于MVPA时间。

(二)不同性别小学生体力活动差异性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观测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体力活动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由表3-2可知,所有被测学生的静态体力活动水平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长(9.13±0.22)明显小于女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长(10.79±.25),P<0.01;男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14.38±.24)明显高于女生中高体力活动时长(12.58±.23),P<0.01;但是在低强度体力活动时长方面男女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在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二、四年级男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长明显低于女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长;二年级男女生在静态体力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和中高体力活动时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静态体力活动时长低于女生、低强度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高于女生;五年级男女生只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时长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研究与Fairclough等人对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结果一致:男生的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2],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具有跨年龄段的一致性,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体育课上,还体现在全天身体活动上[3]

表2-2 不同性别学生体育课堂体力活动水平

(n=242)

(n=210)

T

P

ST

9.13±.22

10.79±.25

-5.087

.000

LPA

11.48±.12

11.63±.13

-.836

.403

MVPA

14.38±.24

12.58±.23

5.408

.000

一年级

ST

11.93±.42

14.83±.55

-4.17

.000

LPA

12.85±.20

12.62±.30

.648

.518

MVPA

10.21±.38

7.54±.42

4.515

.000

二年级

ST

9.82±.34

11.09±..27

-2.851

.005

LPA

10.67±.22

10.92±.22

-.805

.423

MVPA

14.50±.28

12.98±.29

3.776

.000

三年级

ST

7.74±.35

9.27±.34

-3.134

.002

LPA

11.41±.22

12.42±.22

-3.266

.002

MVPA

15.85±.42

13.29±.33

.046

.000

四年级

ST

8.85±.47

11.51±.44

.701

.000

LPA

9.65±.27

10.08±.26

-1.140

.258

MVPA

16.49±.38

13.41±.34

6.041

.000

五年级

ST

6.24±.28

7.30±.38

-2.248

.027

LPA

11.89±.24

12.26±.25

-1.052

.296

MVPA

16.86±.33

15.44±.35

2.936

.004

智慧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丰富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通过主题情境的引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pad、多媒体创新练习方式、为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提供新的途径,让学生能够更简单、高效的理解动作。有学者认为教学组织环境对教学有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本研究证实智慧赋能体育课堂对学生体力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小学生体育课堂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均为超过课堂总时间50%的推荐量,体育课平均MVPA时间仅为13.55min,占体育课总时间比例为38.7%。不同年级静态、低强度以及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长均不相同,随着年级的升高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时长也逐渐增加。

(二)建议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调整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和技能的学练方式提高练习密度,对于动作技能的讲解要精炼,增加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长。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育规律,适当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同时上课过程中立足于儿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兼顾男女性别差异所致的运动需求差异,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1、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兴趣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以体育新课标为教学依据,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开始部分设置主题情景引入教学内容、在知识讲解环节、动作示范环节多用多媒体、视频以及慢动作回放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认知、设置难度不同的教学手段逐渐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将简单的体育教学变得丰富多元,同时创新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目的。

2、整合数字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由于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等综合因素,对一些运动项目和训练内容无法充分理解,不能有效完成,其中学科教学难点主要存在于专项体育运动动作的规范化教学。教师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运动动作的规范化教学视频,从而使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深刻认知,逐步掌握这些动作。体育空中课堂”线上教学视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将其整合运动到线下课堂教学中,解决课堂重难点。

参考文献

[1]唐洁如.体教融合背景下小学智慧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

[2]邓佳敏.应用三轴运动加速度计对四至六年级学生校内体力活动量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2.DOI:10.27042/d.cnki.ggztc.2022.000188.

[3]朱瑶.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DOI:10.27315/d.cnki.gstyx.2021.0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