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遥感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韩东升1徐慧超1田丰2

(1.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包头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土地规划是国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前景与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的长期安排,科学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应重视及加强的问题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中,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测量、感知、分析。随着土地规划变得更加详细,土地利用越来越具体,对遥感技术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强。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引言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我国城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土地规划中,需全面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而遥感技术具有许多优势,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准确数据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因此,要加强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发挥其动态化、综合化、便捷化、智能化等优势,为土地规划提供有效支持,为改善国土空间格局及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遥感测绘技术原理及分类

遥感测绘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反射、辐射、散射的电磁波,再进行数据的解译、分析、处理。根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及设备的不同,遥感测绘技术可分为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其中,光学遥感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光学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利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对土地覆盖、植被生长、水质分布等进行观测分析。红外遥感则能捕捉到地表温度信息,从而提供热力学分析数据。雷达遥感则是利用雷达器设备获取的电磁波来探测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可经穿透云层和植被,获取地面地形、水体等信息,其在气象、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等,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分配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妥善安排各项建设工程用地而提出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方案,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利用及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措施。根据规划的性质与目的,土地利用规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三种类型。

3 遥感技术特点

3.1遥感技术多波段数据

遥感技术具有一定特点,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测物反射的太阳光和被测物自身发出的电磁波等信息,并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形成波段影像。由于光线波长不同,被测物对光线反射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可使用反馈信息来准确识别不同被测物。同时,遥感技术能同时收集多个信息,并根据使用者实际需求对影像进行组合,以可视化方式展示,还能将被测物与其它地物区分开来,方便相关人员观察和使用,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进一步展开有一定促进作用。

3.2遥感技术多用途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它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红外波段对温差变化敏感性来实现火灾监测;利用大气气溶胶对不同物体散射及反射能力的不同,监测大气环境;通过建立不同计算模型,能进一步计算地表森林、草原等生物量;利用不同污染物的不同光谱特性,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物及多类生物的测量与计算,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由此可见,在土地规划中,遥感技术还能通过自身特性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合理监测,从而为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准确数据支撑。

4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测量时,利用遥感信息的动态提取和分类来获得最终遥感影像,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及综合应用,能获得准确数据信息,还能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在遥感技术应用中,先要选择图像,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项目。另外,通过相关技术进行图像制作,准确计算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如面积、边界等),并将误差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例如,在对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进行监测时,利用遥感图像可显示建筑现状、位置、面积、范围和建设内容等,以合理处理违规建筑,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管理人员通过终端提取光谱特征信息、空间结构信息等,对项目进行判读,获取有效数据信息,为土地规划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4.1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4.1.1测量精度太低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直观显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但外部因素也会对测量精度产生重大影响。在精度方面,主要基于影像判读准确性,以及能否准确、自动变化检测、确认变化地块,所以在使用遥感技术的同时,还应实地勘察,这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图斑问题也易引起误差,这受到人眼生理效应的限制,眼睛只能识别一定大小像元,易导致忽略一些小图斑,导致测量不准确,这些影响结合在一起会直接导致测量精度低,这也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4.1.2遥感方法应用不充分

尽管遥感信息已被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但尚未系统分析如何应用这项技术及如何更高效、快捷解决问题。未充分掌握国内外土地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未充分论证遥感全过程,未充分了解许多技术环节,这些方面的任何疏忽都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需相关人员踏踏实实管控各环节质量,这也是通过各部门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4.1.3遥感资料的覆盖面积不大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其资料覆盖面积较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遥感技术的热点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这项研究范围大,我国一些情况与全球各种信息不一致。因此,很难将这些全球性的成果应用到我国土地利用建设上。此外,遥感技术的精度及分辨率越来越高,这对我国南方地区十分不利,由于南方地区常年被云雾笼罩,数据接收存在一定问题,这也将对监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4.2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建议

遥感技术在国家土地管理规划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需深入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使遥感技术在土地规划中更加便捷。加强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2.1对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的应用建议

在土地管理规划中,工作人员需面临一个巨大挑战,即处理海量信息,并将处理好数据仔细比较、分类和研究。在处理各种信息的同时,还需掌握土地数据收集工作。在信息处理方面,要提供土地各方面信息并详细收集,如土地位置、价值等问题。这些数据并不是一成不变,具有一定变化,存有一定波动性。工作人员需比较新旧数据,以便提出更好的土地规划方案。在规划管理土地时,使用遥感技术能节省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节约时间,并提高信息准确性。

4.2.2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上成果的应用建议

在收集和整理土地信息时,要重视具体土地使用面积,明确土地所属,并收集以往土地使用信息。对各种资源进行分析整合,能更有效地确保工作人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把握,并在土地规划中提供更好、更科学管理方案。关于土地资源的各种信息收集整理,若使用人力,需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无法确保效率,而且可能会造成重大信息误差,不利于土地资源规划。若将现代化科技用于信息处理,易轻松完成大规模工作任务,并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效率。

4.2.3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建议

在使用遥感技术时,应注意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间的关系,并合理整合,以发现土地利用规律及状态,并经遥感形式展现,使其更直接客观。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代土地规划中,了解两者间差异,可经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差别来分辨。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增长,给土地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以往的土地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极大地制约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土地规划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土地动态检测、详查和地籍调查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土地管理部门实现高效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1]赵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方法介绍[J].山东国土资源,2019(04):38-41.

[2]孔庆春,李鸿儒.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及监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20(2):90-92.

[3]宋文龙.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