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钢铁冶炼教学改革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浅谈中职钢铁冶炼教学改革途径

贲豪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237400

摘要:随着工程教育改革以及“新工科”建设的持续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如钢铁冶炼专业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了加速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能力为主导,充分迎合就业市场需求。在当前职业教育环境下,众多学校以培养密集型劳动力为基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尚不能有效满足密集型劳动力的培养需求。钢铁冶金专业课程的特点表现为面广,教学内容涵盖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尽管其知识点的深度有限,但它的知识范围广泛,信息量庞大。因此,需要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着手,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钢铁冶金专业;教学改革;

鉴于近十年来钢铁冶金技术更新迅猛,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无法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未能得到足够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毕业生只具备低层次的教育水平,无法在就业岗位上实现持续的能力提升。因此,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钢铁冶金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上述实际情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精良教师团队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旨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此外,与企业建立了多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拓宽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稳定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渠道,做好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工作。

二、瞄准就业市场需求,构建“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早在2004年便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准确把握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培育能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能力强且职业素养良好的高技能人才。为了严格执行这一精神,钢铁冶金专业主要在钢铁冶金基本操作技能、冶金设备维护能力等方面设置教学内容,涵盖专业课程和实训环节,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开展岗位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携手合作,开发实践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教材,持续增加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数量,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三、全面整合教学内容,革新课堂教学的布局安排

钢铁冶金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通常较为深奥,理论性极强,专业术语及概念繁多,与学生先前积累的知识关联甚微,使得学生理解教材进展艰难。因此,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必须做到恰到好处。

鉴于当前中专学生文化素养较低,理解力不足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践性职业这一客观现实,在实施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度降低,遵循“简明扼要,避免复杂”的原则;重点强调宏观领域,尽量避免过于深入的微观剖析;应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定量计算则尽可能减少。例如,在教授炼铁原材料的内容时,主要应阐述炼铁原材料如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的功能及其质量要求,对于质量检测的原理及操作环节,可以选择性讲解甚至予以省略。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钢铁冶金原理”作为基础,将“钢铁冶金工艺”作为核心。钢铁冶金原理是炼钢炼铁工艺的基石,因此,在学习期间,钢铁冶金学科需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入手,构建冶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与基础分析方法。然而,我们也应当明确,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冶金工艺,尤其是新工艺,作为教学重心。随着钢铁冶金领域的持续发展,炼铁高炉向大型化方向演进,同时要求高炉辅助设备与之配套的不断改良,例如采用皮带运输设备上料、无料钟炉顶设计、炉前机械化操作以及设置炉前除尘设施、燃式热风防护等先进设备和新型测试仪器乃至电脑,大幅度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条件,为钢铁冶炼的更加精良化和自动化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我们需要大力推进新的冶炼工艺和新技能的教学。在校内课堂上,我们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新旧技术,如小高炉应用料车上料,大高炉应用皮带上料等进行逐一对比教学。

四、创新教学技术,营造新型课堂教育氛围

多媒体教学具备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被接受等优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鼓励教师重新布局、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让学生更轻松地从课堂中获得丰富生动的专业知识。

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性,突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设虚拟课堂。例如此前已建立了一个教师与学生共用的公共电子邮箱,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案、课件、通信线路等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同学们还有机会进行自我测验和与任教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此外,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创建了QQ群,各位同学可以在上面畅谈有关钢铁冶金技术的心得体会,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由于网络平台具备的公开性、信息量大等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他们的知识面也得以扩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也都有所提高。

五、结束语

针对传统中职教育模式的不足,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培训与素质保证,并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钢铁冶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钢铁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凡.转炉炼钢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专业的教学过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

[2]季德静.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转炉炼钢原理与工艺"网络课程对教学模式改革影响的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