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创新研究

姓名汪维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中心学校

单位邮编:710500

摘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每个小学生的伟大志向,在进入小学后,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是值得每个小学生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而小学教育在强化学生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将少先队德育教学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二者相辅相成,为广大小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辅导员教师作为少先队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其在少先队德育教育中举足轻重,通过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主题活动,并引导其在结束后做出自我评价,以强化德育实效。本文探寻了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创新教育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创新

少先队在小学教育机构担任的角色同大学的学生会一样重要。少先队作为小学教育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入队后,由辅导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这也反映了少先队德育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小学生的认知理解、生活经验尚浅,这也增加了其德育教育的难度,广大小学机构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一、当下小学少先队德育教育的问题探析

(一)活动形式流于表面

小学的少年先锋队是由少年儿童成立的政治团体,通过对时事政治的解读与政治文化的学习,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其学习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尚小、思想不成熟,所以在开展少先队学习活动时全面依赖教师的指导。所以,当下众多的小学在组织少先队活动时,均为教师安排和指导,而少先队员则保持一颗“重在参与”的心[1]。针对这一现象,大多数教师表示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在学校以学习为主,而对于政治及德育的学习,在按照教育纲要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后,就指导学生开展后续工作了。再加上小学生性格活泼、调皮,在组织大型活动时,难以保障其安全,甚至会增添许多麻烦。所以类似的德育活动就由教师安排,而学生只负责充当“参与者”的角色,这样才会让学校和家长放心。

(二)家校沟通不畅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就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家庭和社会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广大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本着“成绩至上”的原则为学生报更多的兴趣班、课外补习班,一句“为了孩子好”将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而针对少先队德育活动,家长则认为学生在校学习就要以学科教育为主,类似少先队活动等均属课外活动,最好减少活动次数,甚至停止。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与家校沟通不足息息相关。家校沟通是助力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但二者沟通却始终围绕着孩子的课业成绩而开展,对于少先队德育教育等课外活动则只字未提,因为家长不了解少先队活动的性质及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促进意义,自然也会对少先队德育活动产生误解,自然也不会认同其内在价值[2]。学科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固然重要,但现代社会更看重的是内在修为与品行,而良好的内在修为与思想品质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来完成的,只有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德育教育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以升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相比于教材中形象化的学科知识,类似德育教育之类的无形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形成了阻碍。而少先队的德育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就要突破重重阻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3]。每个社区、每个小区都会有好人好事的典范,教师可以组织少先队员去采访这些道德模范,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比如某市民每个月都会向贫困儿童捐助,从最初一个月几十块、几百块、几千块到如今的几十万。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而某小学在得知后,可以开展专项德育教育活动,采访他做这件事的初衷,得知这位市民从小是孤儿,在福利院长大,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后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实现财富自由后他并没有骄奢淫逸,而是想着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贫困山区儿童,化小爱为大爱。而少先队在采访后,可将其先进事迹整理成报道的形式在校园报刊连载,并在学校形成模仿效应,不一定只是捐款,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在放学的路上看到垃圾,可以主动捡起丢进垃圾桶,小小的一个善举,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因为父母均为农民,而农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教师可以组织少先队开展劳动,体会父母生活的艰辛,并通过家乡近几年的变化来体会“劳动最光荣”,从而实现少先队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开展节日主题德育教育

我国众多的节假日中,大多数均为德育教育的绝佳资源,如清明节缅怀先烈、五一劳动节是伟大劳动者人民的节日、十一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而这些节日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而小学的少先队也可以开展节日主题的德育活动。如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主题活动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中小学就会开展“学雷锋日”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日常生活多做好事。这种传统的活动形式被更多的学生认为是在做“无用功”,无法获得实效。而少先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要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可以开展为期一周的“学雷锋”主题活动,由少先队员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观看《雷锋》纪录片及影视剧,学习雷锋的伟大精神,集体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当代小学生了解雷锋“愿做革命的螺丝钉”为革命事业甘愿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助力学生乐于助人良好品德的形成。而清明节,学校可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为先烈扫墓”的祭祖活动,并由辅导员为所有少先队员宣传那些为新中国建设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如敢于“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在抗美援朝战役中为取得伟大胜利做出牺牲的黄继光与其他战友等,通过缅怀先烈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少先队员深切感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斗争精神。在上述节日德育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体会时代精神。

结论:综上所述,少先队德育教育作为当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而当下小学机构对少先队德育教育的错误定位,导致其教学实效不佳。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下小学少先队德育教育的问题,明确了当下的小学少先队德育教育面临着活动形式流于表面、家校沟通不畅等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包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开展节日主题德育教育两项措施。通过上述两项措施,助力小学少先队德育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海鹏.探究农村小学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创新[J].新课程,2021,(09):236.

[2]刘佳馨.德育发展视角下小学少先队活动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0.

[3]王彦军.“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活动融合文化德育的创新探讨[J].北极光,2019,(0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