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评价体制改革与“艺术进中考”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美育评价体制改革与“艺术进中考”探索

叶海燕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初级中学校,638007

摘要: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工作越发受到重视。“艺术进中考”政策已在多个省市推行,以往弱势副科演变为主要考试科目,此情形充分说明国家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但新政策的实行常为“双刃剑”,美育分值计入中考实施期间依然面临诸多困境,有待解决。本文对初中美术教育现状、艺术进中考实施困境以及相关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美育评价体制改革;“艺术进中考”

前言: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指出要在2022年实现美育突破性进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成效……将中小学书法、美术等艺术课程及艺术实践参与状况均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该政策的实施对教育界造成巨大冲击,“艺术进中考”的实施、推广仍存在诸多困境,需相关教育工作者加强相关研究,以促进政策落实。

一、初中美术教育实施现状

多数教师对“艺术进中考”政策是较为认可的,此也为落实教育政策的重要工作。教师方层面具备的问题即专业的美术教师占比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一些地区美术教师还肩负其他学科教学工作,也有一些地区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美术教学工作,此情形会引发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专业美术教师数量较少,另一个问题是专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占比不理想,美术教师肩负其他教学任务,其他学科评价由相应学科完成,但由他科教师兼职美术教学工作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无法使用美术专业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专业技能传授上难度较大等,上述问题在现下国家高度关注美育的环境下亟须解决,且此情形存在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好、城市比乡村更好的特征。希望在未来改革发展中可实现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毕竟在“艺术进中考”背景下,家长、学校、社会均对上述问题极为关注[1]

“艺术进中考”背景下美育评价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2015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近些年对艺术教育改革、推广力度更是逐年加大,“艺术进中考”也成为未来教育考试的必然趋势。万丽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在2020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言:并不是要求2022年艺术考试全面融入中考体系中,对具体分值也无要求。并且学校教什么,那就考什么,考试内容就是课程内容,不会是学生课业负担加剧。换而言之,教育部当下对“艺术进中考”在覆盖范围上并未做出强制性要求。对于教育水平发达的区域来讲,主动跟进政策无可厚非。如江苏地区,其作为文化、经济发达地区,其已经推行“艺术进中考”政策,并且已然实现全面覆盖,至于学生课业压力是否加剧,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究,当下结论客观性层面均有所欠缺。但美术作为以往教学体系中的副科,一旦将其算入考试成绩,学科功利性必然会逐步展现出来,在此环境下,不管对学校、学生、家长乃至考评体系,美术学科均为其带来全新的挑战。

(二)是否适合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测评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为视觉文化,其中诸多表达、感受难以采取标准化或者固定的答案予以显示。无论是利用“人机对话”,或采取线下的面测试的方式,均会产生和学科本体出现偏差的状况。若以理论形式展开总结性评价,此形式又和美术学科属性相悖,毕竟不同于语文、历史等问题,美术学科感知感悟、技能体验等均为学科学习的必备因素,若在测验中忽视学生美术直接体验与感知,必然会打破美术学科学习生态。上述问题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测评组织机构带来全新的挑战。作为美育的载体,初中美术教学的重心主要放在学生美的感悟与认知培养中,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等方面培养属于其中的重要内容。若考试最终是采取测验学生对美术概念、美术史的掌握程度来展开终结性评价,此情形也就是为学生增添一门美术概念或美术史的考试,此种形式的考试,不仅会使学生课业压力加重,同时且也是与美术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2]

关于初中美术教育的思考

“艺术进中考”为国家提出并推广的一项教育考试政策,在推广、应用期间,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待完善、改进。

首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度建设层面需给予高度重视,强化监督管理,开足、开齐美术课。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地区依然存在不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对于此情形,需教育部门强化管理和监督,各级教育单位领导应对该问题予以重视。办学条件、硬件设备的改善仅凭借一线工作的教师难以实现,需行政主管部门关注、落实。

其次,需加强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现阶段,部分地区的一些学校仍旧存在美术教师兼职的情况,且和城市中学相比,乡村中学此情形更为常见。对此,主管行政部门在引入专业人才、编撰人才计划时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从全国各高校开设的美术教育或者艺术教育专业现状来看,此方面人才较多,此情形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单位的用人意识。

再次,建议对美术教材循环使用予以取消。在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发文,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教材应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多门学科主要指应试教育机制下不计入考试成绩的副科。十多年间,关于教材循环使用问题长期存在争议,部分媒体也对此方面多有报道,从民间呼声层面分析,大多持有反对意见。教材循环利用政策的提出旨在节约资源,其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校学生数量较多,教材循环利用可节省大量资源。但实际效果来看,无论从纸张质量、印刷工艺或者卫生标准等层面,教材均未实现循环应用目标。加之美术学科教学工作越发受到重视,教材内的教学线索、经典图例均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时需掌握的知识。若学生无教材,利用教材材料对知识点进行划定,展开纯理论检验,会引起上文提及的与美术教育基本规律相违背的状况,此对学科教学、学生成长发展均为益处。

最后,对考试体系加以完善,探寻既与学科发展相契合又彰显学科成果的考试方法。对于学校而言,“艺术进中考”属于新鲜事物,其与其他学科考试不同,其他学科考核经由数年间的实践已然形成一套健全的考核机制,再加上美术属于视觉文化,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体系采取何种方式才可实现教学目标的公正性、客观性,如何对标准考试僵化的问题加以解决,均为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相关经验的持续累积,相信在未来一定可以形成科学、完善的美术学科测评体系[3]

结论:综上所述,“艺术进中考”其初心并非增加学生课业压力,为测评而展开测评,此是对美术中考的曲解。美术教育以向学生传授美术常识,锻炼学生鉴赏、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对育人价值尤为重视。对于初中美术教师,在“艺术进中考”政策下,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探究,在完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需革新、优化教学形式,以提升整体教学质效,促进学生审美、鉴赏等能力发展,保持“艺术进中考”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王鑫,丁晔. "艺术进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育探索——以江苏地区为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6):55-59.

[2] 黄宗跃. 美育纳入中考,不必过于焦虑[J]. 江西教育,2021(2):4.

[3] 无. 试论美术教育在内卷与悖论中的求索与破局——以江苏省"美术进中考"为例 [J]. 美育,2021(3):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