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中的双向感知和多方联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融合教育中的双向感知和多方联动

 田剑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  610000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始建于1990年,是成都市第一所公立九年一贯制双语实验学校,以“双语创生智慧,对话沟通心灵”为办学理念,倾心打造“敬业、睿智、和乐、卓越”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勤奋、自律、博雅、仁爱”的学生群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追求和谐发展。近年来,融合教育也在我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我校好几个班级都有随班就读学生,其中有的班级在融合教育方面的工作举措极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做法

充分了解是关爱的基础

我校存在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心理情绪障碍、肢体残疾等多种类型的特殊需要学生,分别分散在一、三、五、六、八、九年级。这些孩子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相较于同龄孩子来说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已经是学校的一份子,他们热爱集体生活,乐于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当我们给予特殊需要学生足够的关注、理解和帮助时,他们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教育和生活的美好。这要求我们的融合教育工作需要聚焦不同学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需求,细致、周到地逐个落实。为此,班主任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及专业机构所给予的建议和方法,细化班务工作,并与班科教师通力协作,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做好融合教育工作;班级科任教师接任班级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后,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学生家长、校医室、心理咨询室、其他班科教师了解关于孩子的情况,并建立专门档案,定期做好学生情况变化、教学、活动、沟通互动等方面的记录、反思,从而对照调整课堂教学设计。

家校合力是关心的根基

1、班主任团结班科教师,实现共同帮助

教育是需要倾注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特殊需要学生更是如此,他敢于走进课堂已是十分可贵,我们需要帮助他从内心建立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声。在整个班级中,班科教师通力协作,共同营造友爱、团结的班级氛围。在教学上,对孩子降低难度和要求,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并及时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再耐心纠正、引导,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孩子树立自己力所能及的小目标,以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为限,达成约定即给予奖励,让孩子有成就感、体验感和参与感。

2、争取家长力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父母的期望、要求、心态和方法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紧密联系孩子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沟通,共同协商,力图采用更加科学、有效、正确的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孩子的父母也给予了学校和班级最大程度的信任,大力配合、支持学校工作。我校五年级(2)班所在孩子的母亲就选择入校陪读,规范孩子的课堂行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带孩子上感统课、性教育课,并进行辅助治疗。父母无私地爱着孩子,倾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哪怕一次次失落与无奈,也摧毁不了内心满满的爱,这为孩子营造了相当有爱的家庭环境。这也是孩子善于表达的原因。
3、伙伴暖心陪伴,共筑友爱班级

一直以来,班主任营造暖心的班级氛围,让班上的其他同学理解差异,这个孩子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有喜有悲,获得糖果很开心,做错事情会难过,受到伤害会害怕,受到帮助会感恩。所以班上其他同学也非常乐意和他一起玩,久而久之,大家愿意在必要的时候伸出友善的手,架起友谊的桥梁,老师们也总是为孩子们之间的纯真和善意而感动。

(二)亮点与特色

参与活动构筑团队桥梁

我校目前融合教育最大的亮点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已在校园内形成积极正面的融合教育氛围。在今年学校举办的体育文化节中,五年级(2)班孩子担任了班级方阵的入场式旗手,举着班旗走在队伍前面。此前跟随班级同学一起参与入场式队列训练,表现出极强的团队荣誉感,在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孩子顺利完成入场式。最终,该班级在创意、完成度、参与度等几项综合评价中获得一等奖。

5月,孩子和该班其他同学一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季研学活动。孩子的内心对此次活动充满期待,坐大巴车从学校出发到基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邻座同学对其照顾有加,时刻关注他的情况,发现他有些晕车,马上问老师要了塑料袋,并且一直跟他说:“没事的,我们马上就到了,到了就好了。”而这个孩子本身也表现出极强的安全意识,并且乐于分享,与大家分享小零食。到达基地以后,考虑到基地大部分区域有一定坡度,对于这个孩子而言难度、挑战较大,主要是下坡的时候,可能存在摔倒的可能,所以老师和教官时刻关注其安全问题,并且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个别难度较高的任务都是陪护完成。孩子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展现出极强的自主性,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了包饺子、荡秋千、农耕体验、植物拓印、自制扇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天一整天下来,还是很累,但孩子非常勇敢地体验了全过程,同学、老师和教官都不断鼓励他,帮他建立信心。

“阳光阅读”积聚爱与力量

五年级(2)班语文教师根据前期了解和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班内特殊需要孩子的观察,发现该生对于故事性强的文本很感兴趣,并乐于分享、表达,能够用简单的话语复述故事,且在耐心、反复讲解和对话交流中感悟出故事中蕴藏的小道理,其中涉及与人相处方面最为突出。一方面反映出孩子对朋友的渴望,另一方面展现出融合教育在阅读上的突破口。由此,产生了“阳光阅读”的初步构想。

(三)工作成效
1、形成了“全校参与”的融合教育氛围和价值取向,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共同助力;
2、完善了多功能资源教室的资源配备,为融合教育提供了理论、心理机制上的支持和保障;

所涉班级均建立学生专门档案,切实关注学生成长进步;
4、融合教育在校园活动中获得了具体体现,学生能在同伴、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遵守参与纪律,规范言行,保证安全。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富足的,只要他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一切都充满希望。从他说自己“太笨了”,到他常常跟老师说“我可以的!”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一小步,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大步。我们始终相信:静待花开终有时!

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