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食品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金俊艳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54007

摘要:食品分析课程属于高校内的必修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食品分析能力,并出具食品分析报告。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是专业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国家设立的相关专业考试,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食品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是学生能够持证上岗,具备社会要求的专业技术。食品分析属于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本文着重探索食品分析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教育改革。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实践;改革

引言:食品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提升学生自身的科学研究素养、掌握分析技术从而走上就业岗位。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为实操教学和数据分析,处理食品检验结果的相关数据。为适应社会要求,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着重讲解样品的处理方法,介绍食品分析的方法原理,食品分析的操作步骤,食品数据的处理能力。

食品分析课程数据处理相关内容探索

在传统的食品分析课程中,教师主要是针对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的知识点集中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学生会按照标准的实验操作步骤复刻案例实验,依据教师给出的公式得到计算结果,完成测定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出具分析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情况下可以熟练掌握操作步骤,还原案例实验,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但是在数据误差分析这块欠缺较大,无法做到对样品的精确评价,分析结果不够准确,仅依靠案例结论套用,学生对测定的结果存在分析错误的情况,实验结果的数据判断有所欠缺。在已知缺陷上可以对症下药来精进教学手段。食品分析课程中可以针对原始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加强教学,在结果方面和系统误差方面进行经验教学,简单来说多做实验多分析,通过庞大的数据案例培养学生的经验意识形成系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除多次实验操作和分析锻炼外,可以用模拟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样品,参照企业食品安全岗位的从业方式,进行食品分析全过测定,并出具相关测定报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可以让课堂更为丰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样品预处理方法教学

样品预处理的好坏十分的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在常规课堂里面,教师针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讲解会详细很多,但是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过程的讲解比较笼统,很多案例并非与书本介绍的一模一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由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很容易选择不正确的预处理方法。有的教师会直接拿已经经过预处理的样品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样品的预处理能力非常弱。食品拥有很多种类、食品的组成元素较为复杂、食品存在的环境也是多样化的,所以进行食品分析时需要有更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元素分析,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应当加强对食品预处理的教学。食品是拥有丰富化学成分的品类,其中包括了糖分、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未曾预处理的样品在长期暴露的环境中还会因为微生物的污染而含有有机农药和微生物等大分子化合物,食品本身还含有各种无机元素,各种元素的组合连接会给食品分析测定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预处理的时候遵循一个消除干扰因素原则,尽可能的保留完整的浓缩被测成分,这样可以得到更为可靠的分析结果。食品预处理方法大致有: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化学分析法、色层分离法、浓缩法等,教师可以选择课堂设备更为充足的方法着重教学。

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是国家性的考试,食品检测人员进行该岗位的工作前需要考取食品检测资格证。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在课程培养阶段就要考虑如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与“食品分析”这门课程的关联度非常大,因此“食品分析”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学生想要考过食品检测资格证需要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的理论知识和食品检验的操作技能,而“食品分析”实践课程就是针对测定检验的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新学生具备就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规定的重点检测技能进行教学,重点内容的实际应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取得从业资格证。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食品测定知识,针对“食品分析”实践课程进行改革,直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贴合为止。

课程考核与教学评价

课程质量考核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检验,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通过课程质量考核与教学评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考核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方式有单元章节、期中期末考试,课堂任务布置审查,实践操作评比等。通过考核结果和该课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分析教学质量的高低来选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该课程的教学能力。食品分析课程有四个要求,分别是学生对食品成分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食品分析的相关实践能力,学生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评价主要由学生对该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结束语

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具体分析,加强薄弱环节,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社会适应程度,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是更倾向于实践方面的,为培养更具备社会竞争力的人才,食品分析课程的改革可以加强样品预处理教学和测定结果数据分析能力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淑娟,李淋,赵培等.省一流特色学科和一流课程双重建设背景下《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23):360-364.

[2]应浩,赵志玲,孙卉等.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08):221-222.

[3]姜晓坤.《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