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孙丰江

淄博职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随着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的要求的提高,对“量”的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理应积极进行统整改革,而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虽职责不同,但同是教育学生的主体,采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基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为专业教师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能够更好地提高实际的教学成效。因而,文章就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两大论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

引言:

不同于普通高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向社会、企业输出其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来说,自进入21世纪后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术而是其是否具备终身发展能力;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否能够影响企业发展格局;是否能够实现全方位发展之后,各高职院校便应积极推进教育统整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两大教育主体,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强强联合,提高协作能力,打造贯穿学生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职教育体系,建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以培养更多符合国家、人民、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 辅导员及专业教师思想守旧,意识落后

基于职业教育应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第一要务的“硬性要求”,作为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统整改革时必须牢记“满足社会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这一目标。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两大教育主体,自然应明确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在定义人才时标准的变化,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但实际上,或因招聘时的准入标准不明确,或因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不少的辅导员及专业教师虽能完成本职工作,但思想却过于守旧,缺少协同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协调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进入职场后无法成为企业心目中的优秀人才。

  1. 在协同育人上存在环境缺陷

随着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统整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其在进行协同育人工作时仍会受到一些制约性因素的影响。而环境缺陷便是对协同育人成效影响最大的一类限制因素。具体来说,此“环境”并非通俗意义上的环境,而是制度“生存的土壤”,即缺乏针对合作能力测评的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工作能力考核机制。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教职员工考核制度时习惯于将考核方向设定为对学生专业课学习成绩、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班级学风等方面,这样的工作能力评价标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的日常工作成效,但在协同育人模式中,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体现在对彼此工作的帮助和指导上,而这些常常被忽略,现有的工作能力考评制度既不科学,也不客观。延续这样的工作能力考评制度不仅会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双方在协同合作时精力的投入,导致协同育人实效性的降低。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

  1. 基于时代背景树立新的育人理念,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争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我国重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摇篮,立足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近年来,高职院校提出了许多新的高等育人思想,并基于这些先进的育人思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而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的两大教育主体,自然应加强联系与沟通,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新的教学机制中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及在协同育人模式中能够为对方的工作提供何种帮助。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例,基于“三全育人”的解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做好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实践,明确新时代背景下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应具备的素养。而在这一过程中,基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服务工作,专业教师以专业教学为主的职责,双方应在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育人理念的变化后,加强联系与沟通,基于辅导员对学生学习能力、思想认识的了解帮助教师制定能够吸引学生注意,保障专业教学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而专业课教师则应基于其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帮助辅导员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1. 寻求思想认同,带动各项工作的协同育人

基于“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的重要指示,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育人内容。考虑到这一点,作为高职院校的两大教育主体,双方在协同合作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思政育人工作,摈弃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做好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研究,在树立统一的教育育人思想后便可以采用教学及工作内容相互叠加的方式进行协同育人,助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彼此的工作具有高度统一性,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双方的工作并不冲突,并非平行推进,彼此可以实现有效互补。

其次,明确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新主题“思政教育”。即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坚持思政教育为先的理念。对专业课教师,其营造辅导员的帮助下做好课程思正建设,而辅导员应当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基于专业课教师给出的反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明确未来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1.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考评机制

前文关于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所存在问题的讨论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外环境”,即工作能力考评机制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的工作成效。因此,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对推动高职院校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所起到的成效,各高校应深入新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例如:借助校园网这一受众面较大的平台建立多元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在该考核机制中,不仅包括需要由教师做出的学生在专业课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成效做出评价,同样也要包括由辅导员和学生对专业课教师专业教学及其他如职业规划类延伸教学表现的评价。同理,在考核体系中辅导员不仅需要对学生的 日常表现作出评价,其他专业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对辅导员日常工作及其是否能够与自身的工作做好配合进行评价。此外,该考核结果也可以与个人待遇挂钩,这样不仅能激发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促使其就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深入合作展开探究,以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合作模式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应掌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做教育育人工作理念及模式的改革研究,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舒悦.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92.

[2]徐利.民办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J]知识经济.201721):150.

[3]蒋琪纯.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导师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