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整本书阅读与高中英语单元主教材融合教学的探究

/ 3

创新实施整本书阅读与高中英语单元主教材融合教学的探究

李旭争 刘琳 陆姗姗 程琳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一、前言

整本书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是对英语教材的有益和必要补充,能极大地深化、拓展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通过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培养阅读兴趣、发展语言能力,增强文化意识,还能拓展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吴红梅,2021)。虽然英语文学阅读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个性塑造中优势母庸质疑,但在现实中因为主教材教学任务紧,或者部分师生对课外阅读持错误观念,认为文学阅读费时、低效,不如做高考阅读或者赶进度有效。使得文学阅读很难在高中课堂进行下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二、创新实施单元主教材与课外整本书融合教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

创新实施高中英语主教材与课外整本书融合教学,是指在教材自然单元的基础上,在单元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的统整下,将整本书--《典范英语》(Good English)阅读与教材单元进行整合、统一组织规划设计单元语言学习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在单元主题意义统领下发展语言,启迪思维,涵养品格,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品格等的共同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课标》要求教师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三大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如散文、小说、科幻故事等文学类题材。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的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运用策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确保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00词,总量不少于10万次。

2.英语学科教育的育人本质要求

  《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学科的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并倡导教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以解决传统教学逻辑割裂、学习碎片化、浅层化的弊端。因此英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英语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精神的教育,远非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好的文字后面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英语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者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者。而《典范英语》(7-10)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作者均为名家里手,语言鲜活生动地道。其第10册都是英、美文学名著。文本以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准,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为目标,因此是对教材的广度和深度的极佳补充。

  1. 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理论

基于大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帮助教师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有关特定主题的大观念通过单一语篇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从多角度建构相关主题的知识,挖掘单元内不同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对该主题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王蔷,2021)。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王蔷,2021)。

二、单元主教材与《典范英语》融合教学的思路及实施步骤

(一)实施思路

单元主教材与《典范英语》融合教学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其思路是将单元主教材与《典范英语》融合设计,达到其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扩大主题意义理解的维度和语言知识建构的宽度的目的。

本研究基于学段和学校现有资源(学校统一购有《典范英语》第8册至第12册,可同时提供两个班级学生借阅),以《典范英语》9-10级为素材,在高一和高二年级进行了单元整体视域下的主教材与课外整本书阅读融合的实践探究。

(二)实施策略

  1. 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融合教学,保证融合教学的可持续和系统性

    本校的融合教学以课程形式被安排进高一和高二年级的课程表。每周(高二)或者隔周(高一)进行一次专门的校本阅读课程。同时,课题组以备课组为单位设计了《典范英语》的阅读日志。这样既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让每年教师们创造的课程实施成果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保证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融合课程的实施主要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环节一,按照主题互文原理,根据教材和《典范英语》的主题,梳理出能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主题互文的具体的基本《典范英语》。环节二,将《典范英语》与单元语篇一起进行单元任务整体设计和实施。环节三,每册书的阅读包含导读、利用reading log自主阅读、集中展示讨论三节课。

通过对北师大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1至必修3教材、《典范英语》(9-10)25册书的内容分析和意义整合,我们选择了其中的8本书分别和必修模块一、二以及选修模块一的5个单元进行大单元主题意义下的融合教学(如图一所示)。

教材单元

主题

主题意义

《典范英语》

必修一

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

运动与健身

学 习 、探讨并践行体

育精神;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典范9-《TheUltimate Trainers》(Paul Shipton)、《The Booming Boots of Joey Jones》

必修二Unit 4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与安全

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劣势,提升学生合理使用技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典范9-《Petey(PaulShipton);

必修二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必修三Unit 8 Green Living

选必一Unit 3 Conservation

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了解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要合理开发自然。作为普通个体要从日常小事开始,从自身开始保护动植物和环境,否则面临更加严峻的气候问题和自然灾害人类也不能独存。

典范9-《Kelly the Rescue Dog》,《Sing for Your Supper》,

典范10-《Treasure Island》 ;《Black Beauty》,《White Fang》

图一:整本书与教材单元整合的主题意义示意图

  1. 设置多元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保证教学效果的可评和可测

   融合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典范英语》的阅读主要采取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全班研讨相结合的阅读形式进行。自主阅读阶段学生第一遍阅读主要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了解全书的故事情节;接着自主阅读第二遍,这一阶段学生利用年级统一设计的Reading Log(学习理解活动为主)完成每个章节的阅读对主题进行初步理解并关联其与教材主题联系。

第二阶段,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如学生自己对书中的信息进行思考提问,或者小组内进行互相提问并询证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全书的情节或者撰写全书的内容摘要同时深入分析关联与教材单元的主题关系

第三阶段,是全书的结尾课教师会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一系列意义一致、逻辑连贯的综合性活动,引导学生对全书的主题意义结合教材单元进行深层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对本单元主题意义更加完整、宽广的理解和框架,对主题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意义探究的实践应用类活动包括: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2.探究整本书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创新类活动包括:1.续写或者改写结尾;2.给书换名;3.其他创新类任务。如“The Ultimate Trainers”我们设计的创新类任务是:1. Please give another name for the book.2. From the view of Beadle, write a short passage, introducing the story.3.Write another ending of the story。学生当时呈现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显示出对主题的深刻理解。

而为“Kelly--The Rescue Dog”设计的创新类任务和学生呈现的作品更是让人惊艳。我们设计了两个可选择的任务,第一个是讲述自己的关于地震搜救犬的故事以理解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保护动植物;第二个是为搜救犬Kelly设计一个捐款海报,为保护动物做切实可行的事。

最后是文学欣赏环节。学生梳理总结小说的语言特色,欣赏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或者文段。以录音或者表演的形式展示,同时积累主题表达。达到拓展学生语言知识的宽度,构建更加坚实宽广的语言网络的目的。

3.设计互动式融合教学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学习内驱力

通过设计互动式的阅读交流课,学生获得大量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不仅能及时评价阅读效果,还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同时,从同伴的分享中得到启迪、深刻理解文本,点亮思想,发展思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经常设计的展示交流课有三种。第一种是上文提到的整本书阅读结尾课。

第二种是单元整体知识建构。学生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用思维导图将融合单元所学以词块的形式(语言知识技能、单元主题意义理解)进行整体建构,如下文图五所示。随后,教师邀请学生将自己建构的单元知识、观念理解在全班进行解释、分享。

最后是年级融合教学成果展示。每融合一个单元的教学以后,备课组以年级为单元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如创新性表达、海报以及自己创作的戏剧表演在整个年级的英语角和班级外墙的展示区展示。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持续阅读的驱力,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动性。

三、融合教学实践反思

(一)取得的成果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将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单元主题意义进行融合阅读有诸多优势。促进主题探究的多元深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维度、语言建构的宽度,思维发展的深度。它更大限度地实现了学生语言、思维、文化和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和积极品格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我们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1.解决了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

以往的阅读书籍的选择可能会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但学生因为学科学习的压力,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选取合适的书籍,更多地是随大流或者根据别人的阅读选择而已,所以并非完全是出自自己的兴趣。

2.拓宽了主题意义理解的维度,思维发展的深度和语言构建的宽度

与教材主题整合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概念和知识框架,也是对教材相同主题下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极大补充。实践中,学生都能将整本书中所学到的地道表达很自觉地应用到单元教材的学习中,让语言学习更加自然地浸润其中。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和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如在融合学习完必修二Unit4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典范英语》(9)“Petty”后,我们设计的大单元任务是:利用本单元所学,以Fiction Writing的形式描述自己未来某一天的生活。学生能超越教材单元的语言和思维,用了“Petty”一书中大量的生动的描述及语言特色。因此,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描述充满创造力,语言非常生动、地道。

  1.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习能力。

通过融合教学,学生能自觉将课外整本书和教材单元进行意义和语言的整合、建构。从高一开始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学生都要利用思维导图将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主题意义等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建构。我们发现学生能自觉地将《典范英语》与教材单元主题意义进行统整,建构单元整体意义,并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真正实现语言和个人品格、价值观等非语言因素的“双提升”。事实上笔者开展教材主单元与《典范英语》的融合研究也是受到学生在完成第二单元学习后的所提交成果的启发。 

() 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也有一些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的问题:

1.课外阅读材料主题的局限性

尽管在进行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时,我们能很好地找到与教材主题可以整合的书籍,但我们也发现能与必修三的主题整合的书籍还是很有限。同时,通过访谈和观察,学生认为《典范英语》9系列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除了与科技相关的书籍外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在下一阶段,我们将拓宽书籍的选择。

2.阅读时间的有限性

高一学生必修课程的学习压力很大,课后时间不足,因此本阶段的阅读基本是在周末或者寒假期间。这样虽然能保证阅读时间,但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阅读交流机会少,有的书没有经过全班的研讨,所以个别书籍的主题探究效果不是很显

(三)展望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阅读日志,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加有效;同时拓宽阅读书籍的选择。高二阶段在阅读《典范英语》10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最后,进行整本书与教材单元融合结尾课的探究。

参考文献

1.Wiggins, G.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expanded 2nd edition) [M]. Alexandria, Virginia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崔允漷. 2019.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 单元设计[J]. 北京教育(普教版),(2): 11-15.

3.《典范英语》(Good English)9-10,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5.王磊、黄燕宁. 2009.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 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 [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3):9-11.

6.吴红梅,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美育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5):1-5.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创新实施高中英语单元整体任务设计与教学,促进学生“双提升”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224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