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感觉统合干预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脑瘫儿童感觉统合干预的个案研究

张鹏

济南市长清区特殊教育学校 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经科学研究,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脑瘫儿童康复的干预方式。现以一名接受感觉统合干预的八岁脑瘫儿童为例,对感觉统合干预的教学方法与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脑瘫;感觉统合干预;个案研究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而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中枢性运动功能异常、动作和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感知觉障碍、智力障碍等。研究人员从医学和心理学的多重角度出发,确定早期干预能支持儿童健康发展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带来长远益处。本文采用实践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并辅以观察记录法,重点介绍一名八岁脑瘫儿童在学校和残联认证的康复机构中协同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情况,并就其中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教学方法与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一、个案基本情况

豪豪(化名),八岁,是中度脑瘫患者。根据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二版( WISC - R )测试智商为六十五分,为轻度智力低下,肌张力异常。一个月时被诊断为脑瘫,一岁左右在济南市儿童医院接受一年多治疗。目前,豪豪除在笔者所在学校就读外,还在当地一家残联认证的康复机构进行感统训练,每周五节课。

二、干预过程

(一)学校感觉统合训练

学校和机构是豪豪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两个主阵地。学校每周二、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课是感统训练课。在对豪豪进行学习能力综合评估基础上,拟定训练方案。在感统训练专用室,豪豪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训练课堂中。除借助室内的步梯、滑梯、平衡木、圆筒吊缆、阳光隧道等器材外,还使用了多媒体情景互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投影技术和交互技术,将画面投射于地面或墙面,营造感统训练的虚拟环境和多种训练项目。豪豪踏入投射画面时,可以自主或在教师、家长辅助下,直接使用双脚或者双手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参与到有趣的多感官和动作训练项目中。

(二)机构感觉统合训练

笔者所在单位与豪豪所在机构交流密切。笔者作为感统训练科目教师,在此期间参与了豪豪八次感觉统合训练课,为期两个月,每次半天。记录方式为笔记和视频相结合。豪豪在机构中参与训练时情绪稳定,能主动与他人互动。在家长辅助下顺利进行穿衣、吃饭、如厕等日常活动。在配合教师的指令上有明显延迟,短时间内能集中注意力,身体动作协调性较差;在粗大动作方面,能进行长时间独立站立并缓慢进行短距离行走;在精细动作方面,可以用五根手指抓橡皮等文具。

基于专业评估与笔者详细的观察记录,确定豪豪的短期康复目标主要分为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两个方面。通过慢骑脚踏车、捏玩偶、感统组合训练等训练活动提升该生的粗大动作能力,改善伸直张力及屈曲张力,提升肌肉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通过揭下图片的游戏提升该生的精细动作能力:通过捡拾小皮球、投沙包等游戏活动锻炼将其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密切配合使用。

1、粗大动作训练阶段

脑瘫儿童早期的粗大动作发展对其身体协调、认知能力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了慢骑脚踏车、捏玩偶、感统组合训练三个活动。

慢骑脚踏车活动要求豪豪先进行独立骑两轮固定式脚踏车的热身准备,根据教师数圈数的口令进行有节奏地慢骑脚踏车动作训练。接着在家长辅助下骑四轮脚踏车,当该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采用观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适时给予引导支持与激励表扬。

捏玩偶活动要求该生以放松的姿势坐在椅子上,用脚夹住教师递来的小玩偶并丢到跟前的大口径塑料筐里。通过夹和丢,有效提高其腿部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教师设计活动时认真考虑了该生的训练运动量、每个子任务时长等因素。

感统组合训练活动要求该生独立依次完成踩踏一个平衡木和两个圆形平衡板,穿行步梯和滑梯的闯关任务,教师全程扶助其胳膊进行安全但有限度的辅助,注重实时微调教学内容,适当更换训练器具,开展小组合作等。

2、精细动作训练阶段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整合操作性强的学习资源作为训练器具,发展豪豪的精细动作能力,锻炼手指灵活度,促进智力发育。根据豪豪的视听觉感官优势以及对动物、水果的熟悉设计了揭下图片活动,要求其在听到某种动物的名称后,揭下相对应的实物图片(小狗、老虎、金鱼、燕子等)。该生坐在吊床上,当教师说出某一动物时,家长适时推动吊床,在吊床移动时该生揭下垫子上的图片。通过听动物名称、指认图片、揭下图片等环节,改善该生的本体觉、前庭觉及协调能力,提升视觉搜索能力、听觉感应能力、认知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协同发展。当发现其认错图片时,教师会把图片再贴回去并耐心进行指导。对于后续关于水果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与豪豪、家长一起对比容易混淆或相似的图片之间的差异,加强认知学习,巩固训练效果。

3、综合训练阶段

生活中有很多自理行为和运动项目是需要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密切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比如穿衣、跳绳等。为此,教师设计了投沙包活动。教师在一个可以缓慢旋转的平台周围放一圈不同的关于动物与水果的图片,该生坐在上面,根据教师说出的动物或水果名称,将沙包投向与之对应的图片。通过拿取沙包、投掷沙包,可以提高其自身精细动作能力、上肢力量,同时发展认知能力。教师对豪豪的要求较高,该生需要将沙包相对精准地投到指定的位置。教师耐心地等待并相机给予该生鼓励和表扬。本人在旁边辅助统计在此活动中该生的错误选项,并将错误选项穿插在熟悉的图片中让其反复练习。

三、干预效果与思考

经过长时间实践、观察与记录,笔者发现豪豪的各项能力都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在肌张力测评中异常程度有所缓解。多媒体情景互动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粗大动作方面,该生可以独自骑脚踏车而不容易掉下来,在辅助下完成不同的感统组合训练。在精细动作方面,该生可以拿塑料剪刀把纸张大略剪成一定形状。对脑瘫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干预,笔者在参与其中之后,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是脑瘫既不能提前预防也不会被完全治愈。脑瘫儿童确有其特殊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强且有一定训练密度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其核心障碍程度,使其能独立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二是康复训练严谨且复杂,教师要经过多方信息搜集和多样的专业评估后才能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训练目标、训练方案、训练流程。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学校教师和机构人员紧密配合,运用干预方法,合理安排活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对干预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康复训练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仅靠学校和机构中的康复训练仍然不能巩固与泛化干预效果。学校、机构、家庭、社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爱心力量等多方联动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备 孙莉敏 朱俞岚 白玉龙.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 ,(01):65-68.

[2]杨传山.医教结合视域下脑瘫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 J ].素质教育,2022,(9):90.

【注】;本文系“济南市长清区教育科学2023年度课题《脑瘫儿童肌张力感统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为2023CQGH0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