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赵丽娜

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13

摘要:目的 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80例患儿为护理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平均纳入对照组(n=43)和标准组(n=4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式,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抢救患儿家属满意率对比,标准组(100%)优于对照组(86.05%)(P<0.05)。结论对急救患儿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相比于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患儿护理管理;应用

引言

儿童年龄较小且在患有疾病后身体上会出现多种不适,所以诊疗中并不能有效的配合医务人员,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使得儿科护理服务具有难度大、复杂性高的特点,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疗纠纷问题发生。基于此,为了对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和降低医疗纠纷问题发生,就必须从有效管理中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常规护理管理内容单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对提升护理质量起到的效果显微。而人性化服务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始终,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所以应用中能够护理服务地有序实施,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多种不良事件发生。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儿科收治的80例急救患儿为护理观察对象,根据抢救时间,设置对照组和标准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3~7月,平均(4.12±0.55)个月,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3例、其他重症14例;标准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8个月,平均(4.23±0.49)个月,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2例、其他重症21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儿临床资料完整;(2)患有儿科急救类型疾病;(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用药提醒、对患儿家属进行病情沟通等。试验组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手段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组建小组。选择责任心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组建成专业的风险防范管理小组,通过推选和自荐的方式选一名为组长,担任日常监督、检查、传达消息等工作,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及时反馈给组长整理成资料,保证每周集体开会一次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 ,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控制的方案。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加强基础护理技能以及沟通技巧,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准确性。(2)安全教育。患儿入院以后要了解病情及身体状况,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的治疗方法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向患儿家属介绍主治医生的资历,以保证家属安心,可以多讲一些成功的案例,增加家属的信心,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以确保患儿家属能高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病房内要保证用品安全,避免放置水果刀等利器,对热水要小心使用,增加防滑垫、防跌落栏杆等保护措施,加强对病房的巡逻,以保证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处理。(3)用药安全。风险防范护理最重要的是对药物的防控,正确用药、安全用药,切不可马虎大意,严格遵医嘱用药。在给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生产日期和含量,确保无误才可进行穿刺,同时做好消毒工作,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4)沟通交流。在风险防范管理中除了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专业的工作,还需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容易哭闹、多动,导致穿刺时出现移位、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儿讲话,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实在不好哄的患儿可以给予一些糖果或其他小东西转移其注意力,要做到穿刺快准稳;同时要多和家属进行沟通,比如患儿的病情状况、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恢复、治疗后是否会复发、以往治疗的成功案例等,让家属安心并愿意信任医护人员,提高配合度;多站在家属的角度去思考。

2结果

标准组满意为100%,对照组满意率为86.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科护理作为重要的护理手段,能及时帮助新生儿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器官身体的健康发育的速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满足家长的需求。为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在临床护理中还应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以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重要保障。优质组别时间SASSDS对照组n=100护理前32.4±6.431.8±5.4护理后30.3±6.930.2±5.8观察组n=100护理前32.7±6.331.6±5.5护理后24.8±2.222.5±2.8护理管理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新生儿护理中,产妇应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让母婴尽早接触,这对于新生儿而言至关重要。为降低感染的发生,在新生儿护理当中应采取医用棉签对肚脐局部进行消毒处理。此外新生儿家长应勤换尿布,以免红臀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分娩过程中应与产妇及时沟通与交流,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提高产妇的舒适评分。对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需采取挤压方式对黏液、羊水进行清理,时刻关注新生儿的呼吸状态。为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应对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有效规范,充分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同时对护士开展法律意识教育,从而增强其抗风险意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以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观察组患儿各项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对照组家属满意率75.00%;观察组家属满意率93.00%,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1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经处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遵循现代化询证护理学理念,重视护理流程规范性,可减少护理中失误,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了进一步保证。

参考文献

[1]龚艳艳.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775-1776.

[2]阿丝古丽巴克.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6):259-260.

[3]刘媛媛.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方式及施行意义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