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加强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中的有效应用

王琼华

贵港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广西省贵港市    537100

摘要:目前,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在交通运输单位中,绩效审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有交通运输单位项目投资决策规范化、保障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增强国有交通运输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如何开展国有交通运输单位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也成为目前深化交通运输单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加强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管理;经营绩效

引言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且技术驱动的商业环境中,交通运输单位面对的审计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元化。这些风险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误报和合规性问题,还涉及更广泛的运营和战略风险。在此背景下,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单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维护投资者信心,以及提升整体交通运输单位绩效至关重要。

1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单位预算与绩效审计不挂钩

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应用的情况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部分交通运输单位的预算绩效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发挥绩效审计应有的作用;其次,虽然交通运输单位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引入了绩效审计的理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缺乏了解,使得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

1.2缺乏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交通运输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针对其管理费用财政支出进行审查,因此,评价标准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基础。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并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但目前,交通运输单位对于预算执行审计中所涉及的绩效评价指标并没有进行明确和规范。目前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几个方面。但由于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在开展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时经常出现绩效评价指标不明确的情况。

1.3多元化评价渠道匮乏

相较于上市公司,大部分国有交通运输单位的信息披露较不透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机制。这使得外部评价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数据对其进行绩效评估,进而导致评价渠道的匮乏。并且部分国有交通运输单位在某些行业中具有垄断地位或特殊优势,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环境使得交通运输单位对绩效评价的需求不迫切,同时也减少了外部评价渠道的存在。多元化评价渠道的匮乏会妨碍对国有交通运输单位的有效监管。如果监管机构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和信息,就难以对交通运输单位的绩效和行为进行合理监管,可能会给国有交通运输单位带来行为失范、低效甚至滥用权力的风险,进而限制了国有交通运输单位自身发展的动力,阻碍其实现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和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2绩效审计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推行审计工作全面覆盖

交通运输单位需要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全覆盖,将绩效审计纳入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监督和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绩效审计是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只有将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优势。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项目绩效进行审计,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将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与项目绩效进行结合,形成有效的问题整改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可以全覆盖,从而有效提升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

2.2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

首先,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信息系统中,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模块,该模块可以有效地将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对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如分析年度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财政拨款金额、项目支出金额等方面的数据。其次,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信息系统中,还可以建立绩效审计数据分析模块,该模块能够将财务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最后,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信息系统中,还可以建立绩效审计风险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有效地将绩效审计风险管理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绩效审计数据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2.3引入外部独立评审主体

多元化评价渠道匮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参与并加强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来解决。除了行政管理部门,政府统计机构和审计机构,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行业专家、社会组织等多元化评估主体,避免审计人员结构过于单一,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中立性和科学性。另外需要为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支持,包括培训和指导国有交通运输单位、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以及支持评价指标的研究和推广。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聘请拥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专家,解决相应的专业技术问题,满足绩效审计的技术需求,提升绩效审计的总体质量。

2.4审计风险管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交通运输单位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运营风险,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审计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可以揭示交通运输单位控制的薄弱环节,帮助管理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这种及时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不仅减少了运营中的错误和损失,还提高了交通运输单位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效率。审计风险管理还能优化交通运输单位内部的治理结构。通过审计过程,交通运输单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从而开展更加稳健和透明的管理。良好的治理结构不仅有助于防止欺诈和错误行为,还能提升整个组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在财务稳健性方面,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护交通运输单位免受财务丑闻的影响,这对于保持交通运输单位长期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财务丑闻往往会导致重大的财务损失、股价下跌,甚至对交通运输单位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及时揭露并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从而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审计风险管理也能够提高交通运输单位的运营效率。通过识别和改进内部控制的不足,交通运输单位能够优化其运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交通运输单位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审计风险管理还促进了交通运输单位文化的健康发展。当交通运输单位重视审计并将其作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时,它有助于营造一种强调诚信、透明和责任感的交通运输单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吸引并留住了优秀的员工,还提高了交通运输单位在客户和业界的声誉。

结语

总之,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先进的审计方式,在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水平,还可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各级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绩效审计工作的研究与分析,为交通运输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于培琴.企业经营风险审计控制策略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2):61.

[2]陈霞.企业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2):70-71.

[3]文哲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及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营销界,2022(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