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

黄英玲

江苏省江阴市江阴临港医院神经内科  214443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6月以随机数表将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各37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结果 B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7.85±1.18分)少于A组(10.01±1.43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0.21±5.41分)及康复效果(94.59%)均高于A组(53.17±4.79分、75.68%),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改善作用,能有效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及康复效果,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护理学科发展,神经内科护理作为一种专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6月~2023年6月以随机数表将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各37例。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且首次发病。同时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相关研究问卷调查患者。A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7~76岁,均值(65.72±4.90)岁;病程1~4月,均值(2.12±0.53)月。B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8~80岁,均值(66.11±4.86)岁;病程1~5月,均值(2.17±0.60)月。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病情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意识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2)床位管理: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卧床姿势,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产生,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和干燥。(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状况提供指导,保证营养均衡,必要时提供流食或半流质饮食。(4)口腔护理:日常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5)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注意监测药物的反应和副作用。(6)基础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卒中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可能的康复方案。

B组接受神经内科护理干预:(1)跨学科团队合作:建立由神经内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实现患者护理全方位协调和管理。(2)神经功能评估:利用专业评估工具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等,以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3) 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脑卒中相关知识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康复过程,增强合作意愿和康复效果。(4)早期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规划,包括针对性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训练等),肢体功能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协调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及吞咽训练等,旨在早期介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5)情绪支持与心理疏导: 针对脑卒中患者常见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脑卒中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建立积极生活态度。(6)定期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以确保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3 指标观察

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以NIHSS量表评估,21~42分、15~20分、5~14分、1~4分、0~1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受损、中~重度受损、中度受损、轻度受损及正常。

生活自理能力以Barthel量表评估,<20分、20~40分、41~60分、>60分、100分表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极大帮助、需要帮助、基本自理及完全自理。

康复效果参照NIHSS及Barthel评分评估,基本治愈为NIHSS下降≥90%、Barthel评分上升≥90%,显效为评分下降及上升60%~89%,有效为下降及上升40%~59%,无效为下降及上升<40%。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计算,定性数据用χ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

干预前两项评分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干预后B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少于A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受损评分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37

13.67±1.09

10.01±1.43

32.38±3.03

53.17±4.79

B组

37

13.69±1.10

7.85±1.18

32.24±3.00

60.21±5.41

t

0.078

7.086

0.199

5.926

P

0.937

0.000

0.842

0.000

2.2 康复效果对比

B组康复效果显著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康复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37

0(0.000)

10(27.03)

18(48.64)

9(24.32)

28(75.68)

B组

37

4(10.81)

15(40.54)

16(43.24)

2(5.41)

35(94.59)

 2

5.232

P

0.022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在生理功能上的损害,更伴随着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挑战。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不仅需要针对其生理损伤进行治疗,更需综合考虑到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和干预。在这一背景下,神经内科护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护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多方面干预,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最终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2]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可见,接受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B组,在神经功能受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康复效果上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这一结果表明,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有积极影响。首先,跨学科团队合作策略为患者提供了从身体到心理、从医疗到社会的全方位支持和干预。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患者康复计划,确保了护理措施多元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康复效率和质量[3]。其次,个性化护理计划确保了护理措施能够精准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得康复训练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并且早期康复训练的实施,特别是在言语治疗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方面的重点关注,直接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4]。此外,心理和社会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通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还能增强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定期评估与调整更是确保了护理干预的及时性和适应性,使得整个康复过程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进展情况灵活调整,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支持,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助于患者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适应,从而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丽丽.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5):100~103.

[2] 张立娟,鲍薇,王艳,等.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21~24.

[3] 姚鹏燕,景再立.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2022,(20):90~92.

[4] 范小侠,赵亚楠.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