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布置 个别辅导 引导改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分类布置 个别辅导 引导改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的尝试

夏红有

云南省峨山县彝族自治县双江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的尝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分类布置、个别辅导和引导改评等方式,对作业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布置。分类布置包括分层作业、专题作业和实践作业,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个别辅导通过一对一辅导、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跟踪与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引导改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反馈指导,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探索作业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个性化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传统教学中,作业布置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复性作业、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兴趣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尝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进行改革,通过分类布置、个别辅导和引导改评等方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作业的分类布置

分类布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将作业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布置。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实施分层次布置的教学策略。教师能通过成绩、学习表现和参与度这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将学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1]。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教师能够安排难度不同、类型多样的课后任务。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课业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潜力;针对那些学习上稍显吃力的同学,应当布置一些简单且逐步提升难度的课业任务,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学习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专题作业

专题作业是根据教材中的不同专题,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深入学习。在专题作业中,学生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自己选择的专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样能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技巧。专题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更在学习过程中中锻炼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自主选择和深入研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作业形式。借助这类作业,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学到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作业方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社会责任的感知。在实际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综合运用多种技能,例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这种综合性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有益的经验。通过实际动手做作业,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领略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及其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爱好和参与热情。

二、作业改革过程中的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一)一对一辅导

单独指导,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对一沟通并给予指导的教学模式。借助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教师能够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难题。教师应当在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掌握学问的深度、养成学习的习惯、以及他们的思考模式,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察看与精准评定[2]。针对学生个别的学习疑难和挑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迷茫与难题。一对一辅导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教师深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持续的个性化定制辅导下,学生不仅学业成绩得以提高,而且在逻辑思维和自我控制等能力上也会有所增强,这为他们的全方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二)学习计划制定

学习计划制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计划通常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计划的细节,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分配精力,避免过度劳累或分心,提高学习效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持续学习。

(三)学习跟踪与反馈

学习跟踪与反馈是教师定期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及时反馈的过程。通过跟踪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口头或书面反馈、评估成绩、分析作业和测试结果等。及时、具体的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辅导策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支持。此外,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的学业成功提供保障。

三、小学大德育法制作业改革中引导学生改评作业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中,引导学生进行改评作业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以下是对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反馈指导的分条扩写:

(一)自我评价

通过让学生自主检查自己的课业成果并评估,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学生在评估自己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可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包括作业的亮点与短板。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尊心,同时识别出自己的短板,进而通过恰当的方法进行提升。让学生自我评价,能助他们塑造独立思考的本领,激发他们主动对自身的学业进展和成果担当责任,这对于他们终身的自学能力发展极为关键。

(二)同伴互评

让同学们互相给彼此的作业提意见,这是一种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的作业评价方式。借助同伴的反馈,孩子们能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看法和思路,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的方法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学习,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在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环节,孩子们能够吸收来自周围人的珍贵意见和灵感,进而优化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评价,同伴能够锻炼彼此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为他们在社会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反馈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估以及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给出指导和意见,这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关键步骤极为重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切实可行的点拨与参考,助力他们在完成课业任务时取得更佳的成绩[3]。通过反馈指导,能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业历程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在下一次作业中运用所学到的经验和技巧。这种指导性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改革的尝试通过分类布置、个别辅导和引导改评等方式,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的作业改革方式,以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言帮.分类布置 个别辅导 引导改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尝试[J].天津教育, 1986(7):26-27.

[2]崔宝荣.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与尝试." 硅谷 9(2009):1.

[3]张王红.浅议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J].新一代(下半月), 2015, 000(002):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