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双新”, 落实“双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携手“双新”, 落实“双减”

唐利霞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护龙镇初中

摘要:“减轻学业负担和教师负担”的“双减”政策,以及旨在发展“新课程”和“新教育”的“双新”方法的提出和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重大变化,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机构长期盲目追分,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然而,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争论过程中,我们已经明确,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和目标将是未来整个教育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教育核心,我们才能更好地释放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更加开放、创新和独特,开创新时代。

关键词:“双新”理念;“双减”政策;提高教学效益

一、“双新”理念提出和“双减”政策的发展历程

201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双新”(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它强调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国家主导的“双新”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改革措施,包括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新评价机制和新高考等几个方面[1]。它强调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性学习,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等的内源性变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能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双新”育人为本,注重实效,重构了学校课程方案的顶层设计,把科学的质量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要想真正落实“双减”工作,实现“减负不减质”,甚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学校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在“双新”观念引领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基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与学的新模式。

我个人认为,尽管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战场,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结构都具有传递链结构。教师应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发挥课前、课堂和课后链式学习结构的整体功能,探索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学习过程中“教”与“学”三位一体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轻工作量、高质量”,同时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

二、“双新”理念和“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双减”政策的含义和实质

1. “双减”政策的含义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术负担,减轻教师负担”的双重负担政策。在学业压力方面,有必要减轻学生的个人学业负担,即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控制家庭作业总量,将家庭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促进多层次、灵活、个性化的家庭作业安排;2.提高课外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辅导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3];3.促进本地区干部和教师的流动。学校不得组织招生和分班考试,严禁共享重点课程和实验课程。此外,考试制度也应该优化,在我看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优化:1.明确考试的检测功能:2.严格减少考试次数:3.不允许用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此外,关于教师的教学负担,我认为有必要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率。

2.“双减”政策的本质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倡导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目的性单一的竞争的形式转向更具多样性和完整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和教师感到放松、自由和快乐。对于学生来说,课业负担减轻了,必然会给他们更多的的空余时间,可以用于制定自己独一无二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让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快乐地成长,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意识,提高主见。同时,减轻学业负担也能够让教师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因材施教,教导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更加独特开放的新时代学生。

(二)、“双新”理念的含义和意义

1. “双新”理念的含义

“双新”理念是指“新课程”和“新教育”的发展,其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表现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双新”理念的意义

双新理念的意义主要包括:(1).提升教育质量:以创新引领战略为支撑,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益;(2).推进教育转型升级:推动教育行业结构调整,促进教育从传统的“讲课学习”向综合素质和应用型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转型升级;(3).增进民生福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发展现代教育,推广普及高质量教育,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提高人民教育水平和素质,增进民生福祉;(4).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实施开放型教育,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吸取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增强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教育全球化和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声誉。

三、教学实践的理论探索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课业负担问题不能仅仅只靠减少作业量这一单的手段,还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例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以从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将其从单调的书本知识层面扩展到理解层面,更甚者扩展到创造性思维层面,引导学生创新,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新思想。另一方面,我认为还应该探究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时代发展来看,我国各个领域科技水平的腾飞,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如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小有成就,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所以我认为引进互联网技术、智能化和AI等技术来帮助课堂教学和掌握学习进度迫在眉睫,一方面这些技术有助于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时事,不会因为学习而与社会信息脱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学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的实践研究

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发展,从2017年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与排名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对战的以3:0的总比分获胜的AlphaGo,再到近期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甚至是被马斯克联合多名科学家叫停的AI实验的chatgpt-4(能够通过用户指令创作各类论文、策划方案、诗歌、代码等的一种能够迅速处理信息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尤其是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促使教育机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综合素养的人才。其中,语文教育是基础,也是核心。在我看来,汉语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应试培训的需要,它还可以教会学生在书中学习世间智慧,体验不同时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中国的后代而感到自豪,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如何培养出顺应时代的新时代人才成为了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从事该行业数十年的汉语教师,我认为除了过去的传统汉语教学外,我们还应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技能,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有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要求,使其更加全面。我相信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引入更多新媒体来逐步进行初步的改革,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总之,在“双减”政策和“双新”理念的实践过程和理论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必要性和目标,将其作为整个教育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促进教育机构更好地释放学生的潜力,成为更加开放、创新和独特的人才,是正确的政策。只有努力“双创”,实施“双减”,才能真正提升新时代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德元,上海文汇报,“双新"教育改革,要赋予学生怎样的能力 [J],2021.08.15

[2]张玉萍,携手“双新”落实“双减”[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02(1):1-1.

[3]陈敏, 谭劲 ,“双减” 的关键在于"增"[J],公民导刊,2022,05(2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