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研究

李清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龙电小学校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习惯,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一位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转变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了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本土;民族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与良好习惯,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关注焦点。

一、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表现

1.传承与创新

在小学教育环境中,学生得以接触传统的本土民族文化与现代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学生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的灌输对于学生品德的塑造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校园文化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共融共荣

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是在共融共荣中实现的。学校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他们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与此同时,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1.恪守三原则

在进入小学的初级阶段,小明同学曾经在生活作息上表现得较为随意,对时间并无太多敬意,时常上课迟到,下课早走,对于班级规则和小伙伴间的约定也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种行为不仅拖慢了他在学习上的进步速度,也在同班同学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塑造了一个不够有责任感的小朋友形象。但是,随着小学教育的逐渐深化,小明慢慢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其实都是培养良好品格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首先,小明开始真正理解到“守时”的价值所在。每天清晨,当清脆的闹钟响起,他不再赖床磨蹭,而是按时起床,穿戴整齐后准时到达学校,积极参加早读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在课堂上,他严格遵守上课下课的时间,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时间,这让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得到了提升。其次,他逐渐懂得了“守约”的含义——这是对他人尊重以及自我约束的具体体现。不论是班级集体活动的分工合作,还是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小明都坚定地履行承诺,按时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他获得了同学们的信赖和老师的表扬,大家对他的信任度也随之增高,他在班级里的交往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友好。最后,“守信”成为了小明改正自身形象的重要指导原则。他深深明白,说出的话要做到,行动的结果要看见,于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力行诚实守信,无论对待任何小事或承诺,都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确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通过这样的改变,小明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讲信用、守规矩的小学生形象。

2.塑造四品质

在踏入小学的大门之初,这位小同学由于行为习惯尚待养成,价值观念还在启蒙阶段,对未来的想象朦胧模糊,对基本的道德规范理解尚浅,同时,他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也较为薄弱,创新思维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但在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与科学有序的教育引导下,他的成长之路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他开始逐渐明晰自我角色定位,建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初步的价值认知,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人和社会。在班级集体生活中,他慢慢熏陶出纯真善良的道德品质,学会了关心同伴,接纳不同,崇尚公正公平,将诚实不欺、热心助人等美德内化于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展现出一个新时代小学生应有的道德风貌。在小学的基础教育和趣味实践活动中,他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他勤奋好学,积极参与,无论是基础学科的学习还是各类实践活动,都用心投入,力求做到最好,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和层出不穷的新知,他开始萌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活泼开放的课堂环境里,他敢于提问,乐于尝试,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不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适应并参与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之中。

3.实现五个一目标

在正式开启小学生活之前,小明同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未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表现为写字马虎,口头表述能力尚显稚嫩,没有特别突出的兴趣爱好,尚未接触基础技能的学习,对未来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划意识。然而,当他走进小学的大门,崭新的学习环境和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同催化剂般推动着他快速成长。他开始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锻炼,从一笔一画开始,细心揣摩每个汉字的结构美,坚持每日练习,久而久之,原本凌乱的字迹变得工整美观,这份坚持和专注不仅体现在书法上,也渗透进他对待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了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他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朗诵比赛、讲故事活动等,通过实际演练和反复锤炼,渐渐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最终成长为能流畅、准确表达内心想法的孩子。在学校开设的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并加入了相应的兴趣小组,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系统训练,最终在这项活动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特长。此外,他开始意识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结合个人喜好和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进行深入学习。他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乐于向老师请教,力求在所学领域取得扎实的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和体验过程中,他开始初步勾勒自己的未来蓝图,虽然目标尚显朦胧,但他已懂得设立目标、找准方向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只有目标明确、脚步坚定,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无畏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挑战。

结束语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学校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与习惯的塑造。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成长环境。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本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未来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妍.民族传统体育与校园文化传承的融合[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3(04):28-29.

[2]周茂琳,李河霈,林雯慧.文化育人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02):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