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王远鹏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  上海宝山  200431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与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学习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然而,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诸多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比如隐私保护、就业压力、社会关系等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这三方面的负面效应,并提出对应策略,助力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负面效应;隐私;就业;社会关系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对传统社会的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AI技术高效、智能、便捷、互动性强,从语音助手到图形图像设计,从智能家居到医疗诊治,从论文撰写到智能驾驶,人工智能无疑充当了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国家政策也在大力支持AI技术的发展。但是,随着该技术的广发应用,一些明显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隐私保护、就业压力、社会关系等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AI技术对隐私保护、就业压力与社会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助力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隐私保护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每个人的个人隐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I技术依托于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与应用,前期需要大量手机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包括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甚至身份证号码都被收集记录;

2.语音图像信息:人工智能会收集用户的语音和图像数据。例如,手机的语音助手能够记录下用户的声音指令,有些APP则要求用户做人脸识别记录用户的外貌特征,图像识别应用会分析用户上传的音频与图片;

3.人工智能会记录用户的个人习惯,如通过打字软件可以采集到用户的兴趣爱好,通过购物软件能收集到用户的需求与购买力等等。以上数据如果被滥用或者泄露,就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与后果:首先,个人基本信息泄露会导致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广告推销、垃圾邮件频繁出现,不仅对个人带来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到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物损失。其次,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之后进行谣言散布或者恶意攻击,比如不法分子借助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虚假图像和音视频,就可仿冒他人身份,轻松实现远程视频诈骗,给群众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会导致个人声誉造成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再次,人工智能可以计算出用户的行为习惯、消费模式、行为轨迹等特征,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者被滥用,非法分子会将其用于商业目的或者非法行为活动,将给用户的合法权益带来严重影响。

应对策略: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防范大数据对于个人隐私的侵犯。1、通过建立和完善关于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2、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隐私保护措施,保护用户隐私不受侵犯。3.不能轻易将电话与是手机号码等信息告知陌生人,一面造成不必要的困扰。4.加强对人工技术的科普工作,提高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重要性,增强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大数据为人所用的特点。

二、就业压力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解放了生产力,原本需要很多人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很快就能完成。然而,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很多人却面临失业的风险。比如制造业、平面设计行业、美术创作行业、物流行业、客服行业、甚至连同停车收费员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导致大量的工人陷入就业困境,造成大量劳动力过剩,严重影响社会财富分配,加速贫富差距的形成。

1、自动化替代传统工作:自动化代替传统工作,原本需要人工分类的物流行业,现在应用了人工智能流程后,能够实现精准智能将货品进行自动分类,降低了企业成本,却造成了传统工人的失业,影响普通人的收入,乃至造成整个家庭陷入贫困,家具了社会的不平等性。

2、提高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具有相关技能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对于一些传统工作者来说,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技术变革,可能面临就业困难。

3、岗位结构的调整:

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导致了工作岗位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些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减少,而新兴的技术岗位则会增加。这种岗位结构的调整,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在短期内失业,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4、技能培训与教育需求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因此,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相关技能的培训,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应对策略: 1.加强自身技能培训,提高个人技能。人工智能技术能代替部分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来适应这种工作环境。政府也应该大力支持失业人员的新技能培训,帮助人们能在岗位中处于有利地位。2.政府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对新产业的投资发展,推动原有产业的升级换代及转型,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些因人工智能影响而无法再就业的人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失业保险,企业救济制度等,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援助,同时可以建立更为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困难的人群需要。

三、社会关系疏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疏远。比如,人们更加依赖于智能手机或者虚拟助手交流,而不是与真实的人物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就导致了人机关系的淡化与疏远,社会联系减少,团队凝聚力缺少,进而影响社会关系的稳定性。

  1. 改变了人与机器的交互模式。例如,智能语音助手,聊天机器人,智能音箱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文字或者语音,甚至手势与机器进行交流,这种新型交互模式增加了人与机器的交流,却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疏远了人际关系。
  2.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影响人们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例如,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信、邮件等电子方式进行交流,而减少了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时间。这种电子交流的模式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沟通能力的下降。
  3. 改变情感表达和理解: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造成情感表达障碍和理解方式的变化。例如,长期使用智能机器人与虚拟助手等技术,能够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与沟通交流能力, 长期与虚拟人进行情感交流而不是与真实的人物进行沟通的话,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甚至能够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

应对策略:1.个性化推荐社交对象。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个人性格与兴趣爱好,完全可以推荐出更为合适的社交伙伴或者活动。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可以为人们找到与自己拥有共同话题与兴趣的人,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除了必须使用AI产品外,应该减少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频率,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生活生产与学习更多的融入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应保持真实与坦诚,对他人多一些关爱与尊重,对个人的发展长期有利。

四、结论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新鲜事物,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泄露、就业压力和社会关系疏离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