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种含炭定位标记液(SPOT)临床应用于内镜下病变标记的有效和安全。方法前瞻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胃肠道病变需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115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应用SPOT标记病灶,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寻找标记点。采用单组目标值法计算产品标记有效率。观察标记后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比较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SPOT标记的有效率为99.13%(114/115),标记维持时间可达57 d,标记过程中无穿刺肠壁或注射到腹腔情况。标记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8%(27/115),均与试验器械无关。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内镜定位标记液对胃肠道病灶能有效、安全地进行染色标记,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 标签: 染色与标记 定位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漏诊型同时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总结并讨论。结果10例漏诊型SMEGC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男性居多(6例),分别有6例患者合并有肿瘤家族史或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内镜及病理表现方面,6例患者的漏诊病灶长径不小于初诊病灶,且有半数以上的漏诊病灶在胃内垂直位置(6/10)、浸润深度(8/10)、组织学分型(9/10)、萎缩(8/10)及肠化(8/10)方面与初诊病灶一致。结论在首次内镜诊治及随访过程中均应仔细识别并警惕漏诊病灶的存在,特别应注意观察与初诊病灶垂直位置相同的部位,尤其是老年男性、有肿瘤家族史及合并症的患者。

  • 标签: 胃肿瘤 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 漏诊病灶 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20年8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行EUS且EUS分期为T1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EUS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计算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探究影响EUS准确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380处病变,EUS发现黏膜内(T1a)病变301处,黏膜下层(T1b)病变79处;术后病理实际浸润深度为T1a病变320处,T1b病变60处。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7.1%(293/380),灵敏度为83.4%(267/320),特异度为43.3%(26/60)。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胃上1/3部(OR=2.272,95%CI:1.266~4.080,P=0.006)、病变长径≥20 mm(OR=2.013,95%CI:1.200~3.377,P=0.008)及低分化癌(OR=2.090,95%CI:1.018~4.294,P=0.045)是影响EUS分期准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化癌(OR=4.046,95%CI:1.737~9.425,P=0.001)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US对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EUS分期准确的因素包括病变位于胃上1/3部、病变长径≥20 mm及低分化癌,其中低分化癌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危险因素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浸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