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骨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分型,以便精准的筛选各型缺损修复的合适组织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治的组织瓣一期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患者219例,其中男性136例,女性83例,年龄16~78岁。依据修复方式的选择,将上颌骨缺损分为4型,其中上颌骨下部缺损(Ⅰ型)22例,上颌骨上部缺损(Ⅱ型)44例,全上颌骨缺损(Ⅲ型)132例,扩大上颌骨缺损(Ⅳ型)21例。对皮瓣成活以及修复重建满1年的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的评价,并对恶性肿瘤患者(169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组219例患者共行234个皮瓣修复手术,Ⅰ型缺损修复采用腓骨瓣频率最高(4/13)。Ⅱ型缺损采用颞肌瓣(11/24,45.8%)及股前外侧皮瓣(6/24,25.0%)频率较高,Ⅲ型缺损采用颞肌瓣(71/128,55.5%)、股前外侧皮瓣(32/128,25.0%)及腓骨瓣(12/128,9.4%)频率较高,Ⅳ型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8/20,40.0%)及腹直肌皮瓣(8/20,40.0%)频率较高。局部带蒂皮瓣114例,成活率95.6%(109/114);游离皮瓣120例,成活率95.8%(115/120)。皮瓣吻合血管血栓发生率为4.3%(10/234),是组织瓣修复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88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吞咽及语言功能,其中82例(93.2%)对外形较满意,75例(85.2%)对于视力视野较满意。恶性肿瘤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为66.5%和63.6%,3年及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57.1%和46.2%。结论根据上颌骨缺损各分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瓣,兼顾了功能和外形,在不影响生存率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SMARCB1(INI-1)-deficient sinonasal carcinoma,SDS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15例SDS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78岁。TNM分期中T2期1例,T3期1例,T4期13例;N0期13例,N2期2例;M0期14例,M1期1例。筛窦最常受累(14/15)。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4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3例仅接受手术切除,1例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1例放疗后手术,1例行姑息性化疗。分析所有患者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与同期20例INI-1蛋白表达阳性的未分化癌患者进行生存比较,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可见15例SDSC患者肿瘤细胞INI-1细胞核表达完全缺失。15例SDSC患者均获得随访信息,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56个月)。3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8.9%、58.9%、36.4%和31.2%。与同期INI-1蛋白表达阳性的未分化癌患者的预后比较,无瘤生存率上SDSC患者预后更差(HR=2.87,95%CI:0.92~8.91,P=0.043),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预后更好(HR=8.61,95%CI:1.38~53.73,P=0.021)。结论SDSC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复发、早期转移、预后差。病理学上分化差的鼻腔鼻窦癌行INI-1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该亚类的准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能是最优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鼻肿瘤 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使用FPTF(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69岁)和24例应用RFFF(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2~69岁)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瓣大小、血管蒂长度、受区血管匹配程度、制备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区并发症和供区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观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肿瘤T分期和原发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和0.05)。在皮瓣特征方面,FPTF的皮瓣面积与RF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7±29.84)cm2比(41.13±11.08)cm2,t=-1.472,P=0.14],FPTF的血管蒂比RFFF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5±2.48)cm比(8.50±1.69)cm,t=-4.071,P<0.01]。FPTF组有4例患者的供区可直接缝合,而RFFF组24例患者均行供区皮肤移植。2组皮瓣的受区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更倾向于面动脉(RFFF为21/24,FPTF为27/27);受区静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FF组更倾向于颈外静脉(RFFF为14/24,FPTF为4/32),FPTF组更倾向于面后静脉(RFFF为9/24,FPTF为27/32)。在并发症方面,RFFF组出现10例受区并发症,3例供区并发症;FPTF组出现3例均为供区并发症。在术后12个月患者对供区的主观评价上,FPTF优于RFFF(χ²=22.241,P<0.01)。结论FPTF是头颈部重建中RFFF的重要补充和另一种选择,在美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其优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咽癌侵袭甲状腺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其对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初治的12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22例,女性2例,年龄36~78岁。采集资料包括:肿瘤部位、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甲状腺受侵情况、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术式等。根据甲状腺是否受侵及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分组。随访入组患者的生存状态及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124例中经病理证实12例患者有甲状腺受侵,5例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不同肿瘤原发部位甲状腺受侵的比例为:梨状窝8.16%(8/98),咽后壁1/18,环后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076,P=0.00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为:梨状窝1.02%(1/98),咽后壁3/18,环后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205,P=0.008)。是否有甲状腺受侵或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烟酒暴露史、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0.65%,3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为85.48%。3年总死亡人数为24例,其中甲状腺受侵组4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1例。3年总复发人数18例,均为局部复发,其中甲状腺受侵组4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1例。与是否有甲状腺受侵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间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T分期、N分期、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组间的3年OS率及R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否有甲状腺受侵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间钙离子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下咽癌侵及甲状腺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率不高,发生危险度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对其综合评估、正确决策、精确实施治疗,才能在根治肿瘤、预防复发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下咽肿瘤 生存分析 甲状腺 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中晚期下咽癌的患者,均接受2~3周期TPF方案(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本研究初步将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影像学评估肿瘤体积缩小达到70%及以上称大PR,行同期放化疗,小于此标准PR患者称小PR。(CR+大PR)组为TPF诱导化疗有效组,未达CR及大PR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即为TPF诱导化疗无效组,术后视情况接受辅助放疗。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时间(larynx dysfunction-free survival,LDFS)。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7(5~83)个月,诱导化疗有效组和诱导化疗无效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为46.0%、32.6%;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0%、26.6%;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率分别为37.9%、24.8%。诱导化疗疗效差、N分期高、Ki-67免疫组化强阳性是预后不良因素(P值均<0.001)。临床分期越高,诱导化疗疗效越差(P=0.015)。大、小PR患者间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进行TPF诱导化疗筛选综合治疗,可在获得较高生存率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患者有效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下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诱导化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咽喉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行带蒂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的口咽癌(10例)和下咽癌(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40~70岁。口咽癌中扁桃体癌5例,其中4例行颈-口联合入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1例行下颌骨裂开扁桃体癌切除术,舌根癌5例均行经颈外舌骨入路舌根癌切除术;下咽癌中梨状窝癌16例,均行保留喉功能的部分下咽部分喉切除术,咽后壁癌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术。分析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咽癌及下咽癌缺损的预后、吞咽功能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66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1例下咽癌患者因局部复发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因食管癌死亡,1例下咽癌患者舌根复发带瘤生存,余24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估算2年生存率为92.9%,3年生存率为88.9%。术后并发症方面皮瓣坏死1例次,咽瘘1例次,皮下脂肪液化和积液2例次,淋巴瘘1例次。25例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92.6%,其中下咽癌拔管率为16/17,口咽癌拔管率为9/10。25例成功拔除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率为92.6%。结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制备成功率高,修复口咽和下咽癌术后缺损能够很好的恢复吞咽和喉功能。

  • 标签: 口咽肿瘤 下咽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TOETVA 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55例,年龄22~64岁。良性患者19例,恶性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解剖暴露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总结良性与恶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评估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术后3周患者下颌及下唇的麻木刺痛症状基本缓解,无永久性颏神经麻痹;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无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的病例。66例患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次,颈部感染1例次,皮下积液2例次,颈部皮肤损伤1例次,术后眼结膜炎2例次。结论TOETVA中,解剖暴露的方法可以避免颏神经的损伤,解剖暴露结合IONM可以保护喉上神经外支和喉返神经的功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微创性 口腔前庭 内镜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本述评对目前基本成熟的各种颈外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操作的便利性和容易程度、创伤的大小、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美容效果、并发症以及费用效益比值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20年来明显升高,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有效保护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技术,从甲状旁腺的胚胎发育、解剖特征、术中识别技巧和辅助显影工具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旁腺 外科手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对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化疗敏感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9例原发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8例,女1例,年龄43~73岁)TPF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前的新鲜肿瘤标本。分为诱导化疗敏感组(16例)和不敏感组(13例)。应用Illumina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2组的表达差异,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29例样本基础上增加符合入组条件的14例样本,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技术检测潜在功能核心基因在诱导化疗敏感组患者及诱导化疗不敏感组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381个差异基因。经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分析,功能上调的集合主要包括:细胞外基质隔离、趋化因子受体结合、钾离子通道调节活性等集合;下调的集合包括:血管生成调节、钙离子结合、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应答活性等集合。经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分析,下调通路主要有: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过氧化物酶体通路等;上调通路主要有:谷胱甘肽代谢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等。其中CD44、IL-6R分别为表达下调基因和上调基因,可能位于核心功能调控位置。经RT-qPCR检测,CD44 mRNA在诱导化疗不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54±0.06)显著高于诱导化疗敏感组织(0.33±0.04)中相对表达量(P<0.01);IL-6R mRNA在诱导化疗不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44±0.03)显著低于诱导化疗敏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6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4、IL-6R可能是下咽鳞状细胞癌TPF诱导化疗敏感性相关的潜在功能性基因。

  • 标签: 下咽肿瘤 癌,鳞状细胞 基因表达谱 诱导化疗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骨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骨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骨三维图像上模拟截骨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骨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骨形态设计个性化腓骨修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进行腓骨雕塑成形和上颌骨缺损修复。分别从口腔、鼻腔、眼功能及外形恢复等方面观察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结果随访5~4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皮瓣坏死,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患者随访期间,经CT或MRI证实均未见肿瘤复发。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腭瘘,余10例患者可经口进食,无鼻腔反流。11例患者发音效果满意。全部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全部患者未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眼位正常。术后外观恢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13例患者VAS平均数为8分,除1例皮瓣坏死患者,余12例患者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不仅能保全口腔、鼻腔和眼的功能,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外形恢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 腓骨 肌皮瓣 3D打印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在行腺叶切除时是否需要同期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叙述性别、年龄、多病灶、病灶大小、肿瘤位置、被膜侵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等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总结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需要考虑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上神经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喉上神经外支从甲状腺上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上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喉上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上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喉上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上血管。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解剖 喉上神经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