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项服务于人的工作,在护理工作实施期间,如何更好的与患者相处,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是一名护理人员的本职责任。在高职护理教育实施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能力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在未来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学生心中种下人性化服务的种子,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 标签: 高职 护理教育 人文关怀能力
  • 简介:摘要:原始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经济和科技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因其在知识积累、专业背景、文献资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原始创新的主体。文章在分析原始创新活动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逻辑地位和实际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提高大学生原始创新能力的途径,包括健全大学生创新学分管理体制、加强原始创新文化建设、重视原始创新教育和科研策划等。

  • 标签: 地方高校 原始创新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倾向指数,探究体育成绩和实验操作能力之间的正相关性。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医学生试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操作能力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一项基础技能,它既要求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标志着理论知识和应用方面的结合,因此,医用实验是学生从医学理论学习模式向医学临床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 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 标,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实验课程,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 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4年儿科 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 2015年 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案护理 儿科新进护士 独立上岗能力 岗前培训 .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对儿科新进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高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4年儿科 20名新进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岗前培训;选择 2015年 24名儿科新进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比较分析两组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 结果 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岗前培训组的新进护士其理论和操作成绩及护理患儿的整体能力均比传统教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应用以个案护理为内容进行独立上岗前培训,有利于提高儿科新进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科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此方法确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案护理 儿科新进护士 独立上岗能力 岗前培训 .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人员灾害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护理人员 11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化培训,包括组建培训小组、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比较护理人员 培训前、 后考核成绩、心理键康状况。结果: 规 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 的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灾害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提升护理人员心理承受能力,确保灾害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灾害应急救护 能力培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拟定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对 25 名专家进行反馈匿名函询问卷调查,经过 3 轮的整理、归纳、统计,再反馈的方法,第一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5 份,有效率为 100% , 第二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2 份,有效率为 88% , 第三轮 共发放调查问卷 25 份,有效回收 20 份,有效率为 80% , 最终确定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结果 经过 3 轮反馈匿名函询调查,确定 5 个一级指标, 9 个二级指标及 34 个三级指标的柳州市社区居民 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为柳州市社区居民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社区居民 灾害 应对能力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部分 东南亚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应急 现状能力,为防控提供相关建议。方法: 2020 年 1-2 月,与中国接壤 老挝及 缅甸邻近省级医院 、柬埔寨国家级医院为调查对象,《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标准》基础上修改问卷,横断面方法收集医院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法规、人员、监测检测、诊疗设备,培训演练、物资储备等基本情况 ,分类按百分比 对比分析。结果:三国医院有新冠病毒疫情监测上报,近期都举办了新冠病毒知识培训。其中老挝医院 100 张床,无传染科,有 PCR 检测及治疗用呼吸机。缅甸医院 550 床,有护目镜隔离衣各 50 套,但无治疗用呼吸机。无 PCR 设备。柬埔寨医院有 400 床,但无护目镜隔离衣,无 PCR 设备。 综合应急现状 老挝医院 75分、缅甸医院 6 0分、柬埔寨金边医院 55 分。 结论:三国医院在基本应急能力基础上,需专项培训,需要提供诊断试剂并增加物资储备。

  • 标签: 老挝 / 缅甸 / 柬埔寨 新冠病毒 医院应急能力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我护理教育对哮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于我院 96例哮喘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 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护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从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自我护理技能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从活动受限、刺激反应、心理状况及哮喘症状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哮喘患者实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自我护理教育 哮喘 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对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9月 ~2018年 6月我院高职高专在校 ICU护士 7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观察比较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综合能力成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 ICU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 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 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 P<0.05)。结论: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在校 ICU护士核心能力,同时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进而提高 ICU病房护理质量。

  • 标签: 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 核心能力提升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内科教学中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方法 对 2019 年到我院内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 90 名,将 90 名学生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 45 名,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理论教学与常规见习带教,给予观察组学生多种方式结合培养方式教学,对比两组 各项考试成绩 以及 学习能力 。结果 观察组的 各项考试成绩 以及 学习能力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 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见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 ] 临床思维能力 多种方式 内科教学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 2019 年 6月份至 2020年 6月份在医院中进行慢阻肺治疗的患者共 9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 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控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控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 慢阻肺 自我护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1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10000 2 广州从化区街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900 3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510000 4 广东科技学院 523000 摘要由于我国老年人基数十分庞大,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目前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而脑卒中的治疗之后往往会对患者造成十分严重的后遗症或者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可能患偏瘫的风险非常大,偏瘫虽然造成患者的死亡概率很低,但是却非常容易造成肢体的活动受限甚至导致致残情况的发生。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对脑卒中所造成的偏瘫的肢体训练进行探究,通过对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4月 50 例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探究,并且分成两组, 25 例患者通过早期的偏瘫肢体训练来治疗患者,而另外 25 例通过一般手段进行治疗。通过早期合适的 偏瘫肢体训练,使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所以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效果。

  • 标签: 偏瘫 肢体训练 脑卒中
  • 作者: 魏悦 1 蒋静 2 通讯作者 闫薇薇 3 王笑一 4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5-01
  • 出处:《医师在线》 2020年第8期
  • 机构:1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血透室 河北 唐山 063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病理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3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82医院 体检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唐山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以丰富临床测评工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480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论]编制的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供临床使用。四肢近端大静脉或者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的狭窄,或者伴有血栓等情况;患者进行 ALLEN试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禁止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对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低于 3个月、患者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并且伴随着心力衰竭、低血糖等、手术后伤口存在感染情况、同侧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导管等患者,均不采用动静脉内瘘手术。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自我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90名专科护生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 45名护生通过传统方式教学,研究组 45名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对照分析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课程改革实施后,研究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计划与实施、人际沟通四个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专科护生来说,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应用型课程 改革 专科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描述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自我效能感、临床工作能力和实习表现现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实习的 67 名护理本科生, 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量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科实习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29.88±4.82 分,临床工作能力得分为 97.26±10.20 分,实习表现得分为179.76±18.85 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实习表现的相关系数为0.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实习表现越好,但临床工作能力与实习表现间无相关性。带教老师应在带教过程中更好地关注护生的实习点滴,给予鼓励与指导,提高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临床实习成绩与效果。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工作能力;自我效能;实习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对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同一社区的 50位失能老人采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的自护能力进行观察,并与一体化服务实施前(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的自理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本次所选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接受服务前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此外,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在接受服务前后的自护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自护能力高(≥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出现了明显提升( P< 0.05),而自护能力差(<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也出现了明显上升,且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P< 0.05)。 结论: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应用于社区失能老人中,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社区失能老人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在本院肾病血透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的 160例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16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培训教学法,观察组则为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对比应用成效。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 80.23±3.41)分、( 87.71±11.64)分,观察组为( 91.23±2.83)分、( 135.19±9.67)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为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0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培训模式更佳。结论:围手术期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偏瘫患者应用针灸康复优化方法开展治疗处置,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指标恢复状态的影响效果。 方法:择取 2015 年 6 月 -2016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 102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 51 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开展治疗处置,研究组患者应用针灸康复优化方法展开治疗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活动能力指标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接受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 NDS 指标、 ADL 指标,以及 FCA 指标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 NDS 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所谓 ADL 指标和 FCA 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偏瘫患者应用针灸康复优化方法展开治疗处置,相较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开展治疗处置,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评分,优化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整体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偏瘫患者 针灸康复优化方法 生活活动能力指标 恢复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病情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中心自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 筛选 的慢性病患者 70 例入组,以患者个人意愿分组,均分为两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服务中加强个体化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两组病情控制情况进行测量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压、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给予慢性病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进而控制慢性病进一步发展 。

  • 标签: 慢性病 个体化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