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新的肝癌治疗策略不断应用于临床,有效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基于肝癌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肝癌术前、术中、术后及转化治疗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肝肿瘤 外科治疗 转化治疗 监测 复发
  • 简介:摘要转移性肝癌是指肝外部位形成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定植形成的单发或多发癌灶。由于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肝脏已经成为大多数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实质器官。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外科手术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愈发得到重视。但是,当前满足切除指征的患者占比少,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转移性肝癌的整体预后仍较差。本文综述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参考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肝癌,转移性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 作者: 赵国光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41期
  • 机构: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癫痫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Email:ggzhao@vip.sina.com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一直以来是神经外科治疗领域的重要方向,新的癫痫理论与外科治疗技术成为未来癫痫外科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将就脑网络及脑计划新时代背景下的癫痫再认识、癫痫脑网络的构建、癫痫脑网络外科的探索以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述评,以期探索癫痫的外科治疗新方向,推动新的癫痫脑网络外科发展方向,为癫痫患者提供新的精准治疗方法。

  • 标签: 癫痫 脑网络 癫痫脑网络外科
  • 简介:摘要最新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去骨瓣减压可有效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改善功能预后。因此,国外相继发表相关指南推荐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及我国临床实践现状,制订了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旨在提高我国医师对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的重视,规范手术的干预时机、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外科 大面积脑梗死 指南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药物难治性癫痫定位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癫痫外科手术方式的拓展。在精准定位的前提下,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精准外科治疗,不仅局限于切除手术,也涵盖了微创手术和神经调控等治疗策略,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具有更少的损伤和神经心理功能缺损,为更多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和选择。

  • 标签: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精准医学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肝转移是晚期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外科手术是胃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减瘤手术无法改善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但治愈性手术切除可使患者生存受益。需挑选合适的患者行治愈性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中国分型为患者治疗决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整合靶向、免疫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切除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治愈性手术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 比 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 28 (21,74) 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 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 073(36 837,52 448)元 比 130 798(104 048,186 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致痫灶局限于中央区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评估的53例诊断为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切除性治疗与非切除性治疗(皮质热灼、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的热凝毁损及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癫痫预后及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改变。结果53例患者中男33例,女20例,患者年龄3~45(19±11)岁。30例患者最终接受了切除性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非切除性治疗。切除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非切除性治疗组,Engel Ⅰ级率比较为83.3%(25/30)比39.1%(9/23)(P=0.011)。切除性治疗组术后1周[73.3%(22/30)比 21.7%(5/23),P=0.006]和3个月[30%(9/30)比 0,P=0.016]肌力下降发生率均高于非切除性治疗组。结论在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态检查方法有利局灶性中央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定性定位诊断;而立体定向脑电图在该疾病的诊断、功能定位及治疗中都存在着较高价值。切除性治疗仍是当前最有效的终止癫痫发作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更高的术后功能障碍的风险。

  • 标签: 癫痫 药物难治性癫痫 中央区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具有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缩短口服喂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临床医疗质量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关注。儿童由于器官结构和功能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ERAS麻醉管理面临着与成人ERAS麻醉策略完全不同的挑战。因此,规范儿童ERAS麻醉管理对儿童外科手术来说是重要而紧迫的。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术前宣教、术前镇静与家长分离、麻醉前评估、术前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禁食禁饮时间、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麻醉深度监测、气道管理策略、术中液体管理、体温管理、麻醉恢复室的处理、苏醒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疼痛管理、病房早期处理等内容制定了本共识,旨在引起广大麻醉医师的重视,为我国儿童ERAS的麻醉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儿童 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RSWT)肱骨外上髁炎(LE)的疗效。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疼痛门诊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的LE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先行肩胛背面(冈下三肌压痛点)RSWT,后行肘外侧区域压痛点RSWT。对照组行肘外侧区域压痛点RSWT。两组患者均治疗4次,每周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病患网球肘评价(PRTEE)以及无痛握力(PFG)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RS评分分别为(6.5±1.6)、(4.0±1.1)、(3.9±1.5)、(1.7±1.1)分,对照组分别为(6.2±1.4)、(3.8±1.3)、(4.2±1.2)、(2.6±1.2)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点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PRTEE、无痛握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PRTEE、NRS分别为(18±11)和(1.7±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11)和(2.6±1.2)分(均P<0.05)。结论RSWT可改善LE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选择肘外侧联合肩胛背面RSWT优于单纯肘外侧RSWT。

  • 标签: 高能量冲击波 肱骨外上髁炎 软组织外科学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总结、发明了一系列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术式,其中一些术式,如Miles术、Dixon术、Hartmann术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经典。结直肠外科术式的发展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减状手术、根治性手术、扩大根治性手术和肿瘤功能外科阶段。主要包括了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以及标本取出这五个要素。只有充分了解术式构成的五大要素,从中寻求变量,才能取得创新,从而造福患者。该文将结合医学及外科的发展过程,浅谈结直肠外科术式的演变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术式 发展史
  • 简介:摘要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技术具有生物力学稳定、切口小、对后方软组织剥离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认可。CBT螺钉技术使用CBT螺钉进行固定,其头端螺纹螺距较尾端更近,增大了螺钉与皮质骨的接触面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翻修、邻近椎体疾病等脊柱外科疾病。本文将从CBT螺钉技术的手术技术、拓展应用、生物力学特点、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螺丝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脊柱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近年来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的应用为胸外科日间手术的推广普及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目前国内机器人胸外科日间手术(RTDS)的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与分歧。本文立足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在RTDS临床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讨论了RTDS目前的焦点问题,从RTDS未来方向、开展RTDS的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调整适应证、减少创伤、严格出院标准、完善出院后随访机制5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促进RTDS在国内应用的普及与进步。

  • 标签: 日间手术 胸外科 机器人 胸腔镜
  • 简介:摘要:本文是关于某医院外科住院楼项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设计、火灾探测器的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设备设计、消防联动系统及消防供电、线路敷设和接地等。

  • 标签: 集中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器 联动控制
  • 简介:摘要涉及前庭系统的外科治疗包括损害前庭功能的顽固性眩晕手术、累及前庭系统的内耳手术以及前庭系统肿瘤手术等。这些手术常会导致该侧前庭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或原有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如果术后未进行规范的干预治疗,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或长时间的视物晃动和(或)平衡不稳等症状。通过使用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以及规范的无创性前庭康复训练,能够尽快消除症状,缩短前庭代偿的时程,并有利于快速建立稳定的前庭代偿,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与前庭系统相关外科治疗后系统而规范的前庭康复。

  • 标签: 前庭疾病 耳外科手术 眩晕 前庭代偿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次心脏手术遗漏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原因,总结二次矫治手术的诊治策略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需再次行心脏外科手术矫治PAPVC的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该组患者术前、术中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1~49岁,中位年龄4.5岁。首次心脏手术中,3例术前确诊PAPVC,术后仍然存在;1例术前诊断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遗留PAPVC;其余14例术前术中均漏诊。首次手术后,患者多无明显症状(11/18),11例均因术后心脏杂音或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发现PAPVC。二次手术中,Bordy分型A型4例,B型10例,C型2例,无D型,混合型2例,TTE对其诊断准确率为50.0%,而CT血管造影(CTA)准确率达92.9%。二次手术后无死亡病例,4例患者出现肺静脉闭塞、心包积液及吻合口狭窄等不同并发症。结论术前未明确患者心脏结构畸形以及术中未仔细探查是造成PAPVC漏诊的主要原因,TTE诊断PAPVC简便易行,联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肺静脉异位引流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优化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速组和常规组(n=45)。加速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及多项优化措施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常规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48 h采用40 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24、7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地时间、恢复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加速组术后24、48 h时QoR-40量表评分[M(Q1,Q3)]为175(171,179)分与185(183,189)分,均高于常规组的162(160,167)分与180(179,183)分(均P<0.01)。2组患者术后24、72 h CRP均较术前升高,加速组术后24、72 h CRP分别为(13.4±6.3)、(6.7±2.5) mg/L,常规组分别为(39.8±18.0)、(16.6±8.6) mg/L,常规组升高幅度高于加速组(均P<0.01)。加速组术后恶心严重程度评分为0(0,2)分,低于常规组的3(0,5)分(P<0.01);术后24 h内加速组呕吐、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9%(4/45)、11.1%(5/4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6.7%(12/45)、31.1%(1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组和常规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4±6)、(25±10) h,下地时间分别为6(6,13)、21(19,27) h,恢复普食时间为1(1,2)、3(2,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5,11) d,较常规组的10(7,14) d明显缩短(P<0.01)。加速组和常规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8/45)、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RAS策略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进行优化,可减轻患者不适,降低手术应激,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 标签: 康复 麻醉,全身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腹腔镜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有较大异质性。既往治疗基于渐进式策略,难治性患者难以从中获益,并且在考虑升级免疫疗法时已存在较多并发症。治疗目标的提出和快速起效疗法的出现使治疗策略发生了改变。结合渐进式策略和快速起效策略形成个体化治疗路径,有助于尽早获得并维持良好、稳定的疗效。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微创介入镇痛技术是疼痛科的核心诊疗技术,能对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癌性疼痛等疾病进行创伤小、效果好的临床诊治,随着新理念、新材料的涌现,微创介入镇痛在慢性疼痛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实现慢性疼痛疾病的精准诊疗和全程质量管理。

  • 标签: 疼痛 外科手术,微创性 镇痛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PHN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与上市更是为高风险人群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可能,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西医抗病毒、止痛和尚存争议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问题,中医中药,及疫苗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带状疱疹 疫苗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