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移性肝癌是指肝外部位形成的原发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定植形成的单发或多发癌灶。由于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肝脏已经成为大多数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实质器官。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外科手术在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中愈发得到重视。但是,当前满足切除指征的患者占比少,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转移性肝癌的整体预后仍较差。本文综述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参考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肝癌,转移性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恶性肿瘤,常起源于唾液腺,其典型特征为临床病程长和远处转移率高。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为肺和肝脏,颅脑转移较为少见,颅骨及硬脑膜同时转移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左侧腭部腺样囊性癌,术后6年出现颅骨及硬脑膜多发转移,强调对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应长期随访。

  • 标签: 癌,腺样囊性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肝转移是晚期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外科手术是胃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减瘤手术无法改善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但治愈性手术切除可使患者生存受益。需挑选合适的患者行治愈性手术切除。胃癌肝转移中国分型为患者治疗决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整合靶向、免疫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切除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治愈性手术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疾病,占全部胰腺原发肿瘤的4%~5%,而60%的患者在pNENs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并且肝脏是最常累及的转移脏器。现阶段,pNENs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栓塞与消融、化疗,以依维莫司及贝伐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生长抑素受体治疗与免疫治疗等等;然而,如何针对所处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进行准确病情评估并合理选择上述治疗手段、最优化治疗效果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多元饱和治疗理念作为最近由笔者提出的智能医学时代新的肿瘤治疗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现有肿瘤治疗手段,结合患者个体异质性,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准确评估病情,预测相应治疗可能的反应性,并且借机器人手术平台采取患者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从而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最大、最优化治疗效果,能够为实现患者最优预后提供可能。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瘤 肿瘤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86(miR-186)在肾癌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肾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6在40例肾癌组织及4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miR-186过表达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分析miR-186对肾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miR-186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如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6与E-钙黏蛋白的靶向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8.4±9.2)岁。miR-186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组织:0.005 2±0.000 4比0.015 5±0.001 5,P<0.001;细胞:0.334 3±0.025 1、0.457 0±0.026 6、0.229 8±0.011 0、0.741 1±0.091 0比1.000 0±0.085 2,均P<0.001),miR-186在肿瘤直径大小(≥4 cm比<4 cm为0.003 2±0.003 4比0.008 4±0.007 2,P<0.001)、临床分期(≤Ⅱ期比>Ⅱ期为0.007 8±0.005 8比0.002 7±0.002 3,P=0.021)及组织学分级(<Ⅱ级比≥Ⅱ级为0.008 8±0.006 3比0.004 6±0.003 0,P<0.001)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6过表达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miR-186可以直接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并促进其表达。结论miR-186可能通过直接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EMT并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 标签: 肾肿瘤 肾癌 微小RNA-186 E-钙黏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症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例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HR=2.178,95%CI: 1.025~4.626,P=0.043)和进展(HR=2.130,95%CI: 1.123~4.038,P=0.021)的风险越大。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药物疗法,联合 ⅢA‑N2期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率 预后
  • 作者: 王文彦 孟祥志 李霓 曾红梅 刘佳祥 冯柯昕 王丕琳 王昕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2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北京 10007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1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风险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利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出2010至2015年T1期乳腺癌女性患者73 4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总生存(O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73 421例女性患者中N0期61 955例(84.4%),N1期9 995例(13.6%),N2期1 087例(1.5%),N3期384例(0.5%)。浸润性癌、组织学分级3级、T1c期、孕激素受体(PR)阳性、分子分型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T1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5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为98.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HR=1.517, 95%CI:1.382~1.666,P<0.01)、N分期(HR=5.173, 95%CI:4.424~6.049,P<0.01)、雌激素受体(ER)(HR=0.774, 95%CI:0.607~0.987,P=0.039)、PR(HR=0.745, 95%CI:0.689~0.806,P<0.01)、分子分型(HR=1.439, 95%CI:1.078~1.478,P=0.011)是影响OS的预后风险因素,组织学分级(HR=2.100, 95%CI:1.766~2.483,P<0.01)、T分期(HR=1.310, 95%CI:1.193~1.439,P<0.01)、N分期(HR=21.230, 95%CI:17.980~25.060,P<0.01)、PR(HR=0.855, 95%CI:0.791~0.925,P<0.01)是影响BCSS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结论T1期乳腺癌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分子分型等指标有助于预测T1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乳腺肿瘤 T1期 预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解剖部位与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8例N1期NSCLC患者资料,男79例,女59例,年龄26~81(59±10)岁。分别依据以肺内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分期方案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进行分期,其中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分为肺门组(第10、11组,mN1b)(36例)及肺内组(第12~14组,mN1a)(102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复发风险及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分期方法在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评估两者对具有不同疾病复发和生存风险的患者进行分期的有效性。结果根据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其亚组间(mN1a组比mN1b组)5年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5%比35.7%、81.2%比56.0%,均P<0.05),而根据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其亚组间D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期提示改良N1分期对于DFS(HR=1.814,95%CI:1.005~3.275)及OS(HR=3.919,95%CI:1.918~8.009)均为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并非DFS(HR=1.360,95%CI:0.767~2.412)及OS(HR=1.620,95%CI:0.839~3.131)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依据N1期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可以有效预测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且优于AJCC第八版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N1 TNM分期 改良N1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VETC)阳性型肝细胞癌癌巢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72例肝细胞肝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染色观察VETC癌巢在原发灶、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中的形态学表现,观察VETC癌巢血行转移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与VETC癌巢形成密切相关的分子蛋白,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整合素α5 (integrin α5)、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及环氧合酶-2 (COX-2)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ng-2/integrin α5β1蛋白对内皮细胞、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integrin α5β1蛋白对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收集的肝癌标本中,VETC(+)肝癌27例(27/72), 其中3例存在胆管癌栓,5例存在门静脉癌栓,3例同时存在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VETC(+)肝癌能够以癌巢的形式发生门静脉、胆管及肝内转移,并保留完整的VETC癌巢结构。Ang-2、integrin α5、integrin β1可过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内皮细胞;COX-2仅高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Ang-2可促进肝癌细胞(121±12比186±11,P<0.01)、内皮细胞的迁移(81±7比163±14,P<0.01)。整合素α5β1的激活拮抗剂ATN-161可有效降低Ang-2促肝癌细胞(185±10比135±9,P<0.05)、内皮细胞(156±14比103±6,P<0.05)的迁移能力。ATN-161可显著降低Ang-2对肝癌细胞、内皮细胞FAK蛋白的磷酸化激活。结论VETC(+)肝癌可以癌巢形式发生整体转移,具有特异性的调控蛋白,Ang-2/α5β1/FAK 是VETC(+)肝癌癌巢转移治疗中的潜在蛋白靶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 血管生成素-2 整合素
  •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投标阶段的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提高技术标质量,展现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是每个施工企业都在探索的问题。运用BIM技术,对投标项目的各类工程数据进行信息集成,从分析、研究招标文件、BIM应用策划、技术应用深度、BIM素材积累等方面重点考虑,探讨技术标编制中BIM技术的应用途径。

  • 标签: BIM技术 模型 技术标 软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向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测绘技术优势、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以及现代测绘技术以及土地测绘技术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现代测绘技术 土地测绘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促进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煤矿开采工作中,进一步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中的具体技术应用以及掘进支护技术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分析,深入研讨了煤矿开采中的两项技术应用的重点和要点,有效促进煤矿开采中的各项技术的有效应用。

  • 标签: 煤矿 开采技术 掘进支护 要点
  • 简介:摘 要:煤矿的开采工作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施工的组成部分展开研究,有助于实现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无论是哪一种类的生产运作活动,在作业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保障因素,则是需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在进行煤矿巷道施工与支护技术等运用过程中更是如此,其生产作业活动大多为地下进行,并且煤矿的方位不能第一时间被精准地确定下来。在地下搭建巷道进行开采活动,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支护技术加以支持。同时做好相关辅助性作业,选择与实际施工区域实际情况更相匹配的掘进施工方式展开运用,以收获与预期理想水平更接近的实际效用。

  • 标签: 煤矿工程 开采技术 掘进支护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前行,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一番蓬勃发展的景象,与此同时,对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的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还不完善,对现实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断完善屋面防水技术,是提升工程安全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有的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还存在较多的漏洞,屋面漏水的问题常有发生,因而引起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导致人民群众的生活出现较多不便之处。

  • 标签: 建筑工程 屋面防水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促进了BIM技术的发展,并在暖通空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构建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进一步推广BIM技术的应用,本文论述了BIM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BIM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不同阶段中的应用,并阐述了BIM技术的主要类型,以期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BIM技术 暖通空调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手段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尤其是BIM技术在各类工程中的运用。这一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还为我国工业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工业水平。近几年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这一技术只是在暖通空调的设计阶段得到了运用,并没有在暖通空调的安装中得到运用,并且在设计阶段的运用也不够完善,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BIM技术以及暖通空调技术的提升,发挥出BIM技术的真正作用。本文将对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技术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 标签: BIM技术 暖通空调 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具有建设周期长、功能要求高、生命周期信息量大等特征,工程设计、施工与运维管理等活动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升。而传统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工程需求。在这一背景下,BIM技术在暖通空调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专业设计碰撞与返工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暖通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技术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BIM技术 暖通空调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BIM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系统的性能及质量,还能够使暖通空调得到技术的提升。在设计施工阶段,稍有不慎都会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借助BIM技术对暖通空调的设计进行则能够有效避免设计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另外,BIM技术的运用还能够贯穿暖通空调设计安装的全过程,保障暖通空调安装及试验的安全性。本文对BIM技术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暖通空调现下存在的问题,同时对BIM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BIM技术 暖通空调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