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过程中,学者往往会发现,马克思、思格斯当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和论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与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与当今世界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以及苏东走过的道路之间都有着不容回避的巨大反差。社会上也经常会听到有关的议论:我国目前所走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通俗说来也就是一直困扰着部分人头脑的所谓“姓社姓资”的困惑。那么,为什么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描绘的社会主义图景之间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呢?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差异的存在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呢?本文尝试着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史 东方 共产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
  • 简介:由湘潭大学哲学系举办的《毛泽东方法学》(沧南同志主编)书稿座谈会,于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长沙市举行。各地与会同志三十多人,对书稿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概述如下。一、关于方法、方法论和方法学的概念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方法和方法论是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方法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唯物主义世界观 情况概述 毛泽东哲学思想 沧南 概念问题
  • 简介:东方之珠·明星市县韶山市昨天的韶山,因出了个毛泽东而掘起。韶山冲,留下一代伟人的足迹:少年毛泽东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的动人故事,青年毛泽东立志“扶持天下”、“寻找出路”的铿锵脚步。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三回故乡,带领全家走上革命...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韶山市 两个文明建设 农村电气化 毛泽东诗词 明星
  • 简介:江丹林的新著《马克思的晚年反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下简称《反思》,北京出版社1992年出版)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力作,它系统地、深层地、开创性地探讨了马克思的晚年思想,揭示了马克思晚年反思的主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对以往理论界研究社

  • 标签: 社会发展道路 思想进程 现代化建设 晚年思想 卡夫丁峡谷 历史进程
  • 简介: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笔记”中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中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正是以这一突破为理论支撑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对他同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 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大师,而且又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体化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论大师。毛泽东关于方法论的理论是一个丰富的体系,除了调查研究、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等根本方法外,还有一系列关于方法论均范畴。这些范畴,既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又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

  • 标签: 阶级分析 理论大师 工作方法 矛盾分析 领导方法 事物内部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我国学者曾经下过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古代公社制度的问题,另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社会的发展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这两种定义看似不同,其实在理论观点上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他们60年代以前创立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些遗留问题的解决。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现代化运动 现代化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在科学解释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此,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列宁处在把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时代,因而更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他明确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无产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列宁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且指出应用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

  • 标签: 哲学唯物主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 认识工具 历史基础 辩证法思想 殖民地半殖民地
  • 简介:中国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方法论提供了实践的场地和机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科学的世界观具体化为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就是创立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杰出典范。本文试从下列五个方面略谈党的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思想的特征。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统一,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般原则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相结

  • 标签: 方法论思想 中国特色 曲折性 中国革命斗争 工作方法 革命过程
  • 简介:<正>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也开始了世界化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把人类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席卷到整个世界。但这时,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形态,而且已经相当发达,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了,而在东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还很不发达,东方民族基本上

  • 标签: 跨越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民粹派 马克思主义 俄国
  • 简介:历史环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考东方社会历史命运时提出来的最主要概念。马克思认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和草稿》、《〈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三篇历史文献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俄国所面临的历史环境的分析。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社会 历史环境
  • 简介: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权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东方社会理论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 简介:阿尔都塞认为,通过文本的理论配置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空间的再叙述,再定义和再分类,从而将理论认识的立场和策略转化为一种阶级、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等权力和利益的分析,最终再造社会空间。而政治拓扑空间就是通过理论配置的方式来表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阶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阿尔都塞认为,无产阶级就是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获得对自身的意识和关于资产阶级及其社会的认识,而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必然前提与合法性基础,也是通达社会主义的必然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著作的解读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 标签: 阿尔都塞理论配置 政治拓扑学空间 马基雅维利 《共产党宣言》
  • 简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标签: 中国梦 幸福学 幸福社会主义 幸福中国 幸福人民
  • 简介:本文对马克思的含义、马克思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的生命力以及国外马克思对中国马克思研究的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马克思学 国外马克思学 中国马克思学 生命力
  • 简介: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和非科学的“马克思”。把“马克思”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构建中国“马克思”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 标签: 马克思学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 简介:1949-1965年,在我国进入由乱转治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社会思想初具雏形。1975-1982年,在主持全面整顿工作、致力于领导拨乱反正和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社会思想得到全面发展。1983-1993年,在从容应对深化改革及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社会思想日趋完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社会思想,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及无可质疑的现实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应从大社会概念入手,从社会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一体同源的角度,深入发掘和研究邓小平社会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学思想 时代特征 实践价值
  •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化教为;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济与西方经济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与西方经济在方法论上的联系与区别,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