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帝国主义现象是"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保罗·斯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在早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斯齐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式来说明帝国主义现象。这个理论模式阐发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对抗特点、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冲突的影响、帝国主义的极限问题以及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原因。这些思想和观点在斯齐的终身学术生涯中一直得以保持和发展。这些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标签: 保罗·斯威齐 垄断资本 帝国主义 法西斯主义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弥合这种分离,约翰·霍洛在区分了“固化的拜物教”与“过程的拜物教”的基础上,批判了立足于前者,必然只能陷入“劳作与劳动结果分离”这一封闭的同一化运动之中。依此思考的前提是,将资本主义理解为稳定的、强化的、“已经完成了”的事实,革命因而被导向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如果将拜物教理解为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那么,解放便是“裂缝斗争”,是资本对劳动、无产者身份对个人的同一化过程的反向运动,进而,主体不断否定工人阶级的身份,革命便从针对“资本”转向“自我的解放”。

  • 标签: 拜物教 过程 政治理念
  • 简介:毅的文学文化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一个重要斩获,在中国当下及未来的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价值。他不仅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宗教学等各学科方向造诣很高,而且对文学也有专精的研究。唐毅的文学文化观较之一般的文学理论,在遵循中国文化提出独特的文学文化逻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文章着重梳理并发掘唐毅的文学思想,揭示其隐含在文学文化观里面的系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理论创设。同时,就唐毅独具个性的学术探讨,阐释其文学文化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中西比较视野融摄古今文学理论精髓,将文学文化逻辑模型应用于对文学本性、文学创作过程、文学结构与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于中国文学实际的理论创说。

  • 标签: 唐君毅 文学 文化 生命情志 价值境界
  • 简介:[受访者简介]李如,男,194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7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史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现为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

  • 标签: 党的十九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