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几乎所有论述罪名分类的文献都有把罪名分为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和学理罪名。关于这种分类,学者论述说:这种分类方法的分类标准是罪名的法律效力。所谓立法罪名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分则条文所明确规定的罪名。具体来说。立法罪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进行刑事立法或者在进行立法解释时,对刑法分则中的罪刑规范明确规定的罪名。

  • 标签: 罪名 学理 否定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机关 分类标准
  • 简介:有学者引入凯尔森的法规范学说,对民法的规范属性进行重构,指出民法不是行为规范,并与其私法自治体系相接,对司法三段论进行质疑,本文坚持行为规范、裁判规范两分的立场,注重从民事裁判的角度观察民法的性质,对上述观点进行评判。

  • 标签: 行为规范 裁判规范 民事诉讼 私法自治
  • 简介:在承继的共犯中,后行为人的归责问题历来是难以绕开的核心问题.根据后行为人是否对参与前先行为人的行为承担责任,学界存在肯定论、修正论、否定论等.从共犯的本质——行为共同说的角度出发,应当坚持承继共犯否定论,无论是单一行为犯中,还是复合行为犯中,都可依据现有理论确定后行为人之责任,不应突破因果共犯论的限制而肯定或部分肯定承继的共犯.

  • 标签: 承继共犯 行为共同说 因果共犯论
  • 简介:"坦白从宽"作为鼓励犯罪人供述的机制,与有罪推定没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助于减少刑讯逼供,更是沉默权国家的司法配套机制."坦白从宽"对提高诉讼效率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我国将来顺应国际诉讼潮流逐步引进沉默权制度,必须以进一步完善鼓励供述的"坦白从宽"制度为前提.

  • 标签: "坦白从宽" 否定论 辨析 刑事诉讼法 无罪推定 鼓励供述机制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刑法学界有不少学者主张确定刑法解释方法之间的位阶关系,以保证解释的有序性,但是这种位阶关系是否能够揭示法条的客观真实含义,得出妥当合理的解释结论,并有助于下列司法实践中疑难案件的解决,尚存在疑问。

  • 标签: 解释方法 刑法 否定论 客观真实 疑难案件 司法实践
  • 简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牙齿损伤达到8颗才能评定为伤残。一旦定残,赔偿数额将成倍增加。海安县曾经发生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因原告丁某在向法院起诉时提供的出院记录复印件表明,其牙齿在交通事故中只掉落6颗,而在庭审时其提供的出院记录原件则“变”为掉落6颗、折冠2颗(存在添加痕迹),并据此评定为十级伤残。随着上诉期届满,这起案件终于落下帷幕,法院以原告丁某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为理由,驳回了其要求被告王某赔偿伤残赔偿金及精神抚慰金的诉讼请求。

  • 标签: 伤残鉴定 “修饰” 道路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纠纷案 否定 牙齿损伤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封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对诉讼中的否认、抗辩仍然没有做出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的混乱。本文从民事诉讼中“主张者”的证明责任、“主张者”的举证责任分配概念出发,探析“否定者不承担举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 标签: 举证责任 分配 抗辩 否认
  • 简介:“所谓片面共犯,指行为人单方面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故意,并与之共同实施犯罪,但他人不知情的情况。”在我国,如何处理片面共犯得到了刑法学界的长期关注,学者们对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片面共犯的存在范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本文首先对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立法规定进行比较研究;然后,对德日刑法关于片面共犯的主流理论学说以及我国学界对片面共犯的认识进行梳理和评析;最后,在我国刑法语境下提出解决片面共犯问题的策略。

  • 标签: 片面共犯 行为人 否定论 共同犯罪 利用 立法规定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场合,为了保护法益,对于国民的自由和权利施加更多的限制,对处罚哪些不作为必须进行慎重的检讨,严格限制其处罚范围。[1]就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而言,最有争议的是先前行为。[2]先前行为,又称危险前行为、先行行为,是指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导致某种法益具有遭受侵害的危险,行为人有义务采取积极行动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发生法益侵害的结果。[3]最早将先前行为视

  • 标签: 义务来源 否定说 来源否定
  • 简介:欠账还钱,天经地义。银行起诉借款人及担保人的案件,往往是百战不殆。然而,下述案件却因银行提供的合同文本中的一语病,造成银行惨败,掩卷而思,不禁发人深省。

  • 标签: 语病 损失 合同文本 担保人 借款人 银行
  • 简介:我国陪审制的问题由来已久,众多学者对陪审制前途的种种设想亦成为法学研究中的热点.本文联系实际,结合传统,对比国外,从立法、实践等多价值角度进行论证,并就专业化、审判职能、制度体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若干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人民陪审制不符合我国法制传统,不适合大陆法系环境,其本身也无助程序价值的体现,在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后,不应继续存在.

  • 标签: 人民陪审制 程序价值 审判职能 法学研究 大陆法系 国法
  • 简介:拓展挑战打擂台.八方同仁显奇才.文武行当一起上.赛赛。公证队伍有活力.摸爬滚打有朝气.工作生活多姿彩.乐趣。

  • 标签: 公证制度 法律 公证队伍 职业道德
  • 简介:<正>一、理论上惊人的混乱是作此文的缘起例1甲以杀人的故意向丙连捅数刀,丙仍岿然不动,这时甲的朋友乙正好路过,甲邀请乙共同完成杀丙这一艰巨任务,乙欣然接受,随后与甲又分别向丙身上

  • 标签: 共犯论 否定论 帮助犯 犯罪事实 非法拘禁罪 成文堂
  • 简介:2011年5月12日,犯罪嫌疑人黄某的老乡徐某因妻子生病治疗向其借钱,黄某手头没有钱,便让徐某向被害人李某去借,并答应由其出面担保,随后徐某即找李某借钱,李某称没有钱。5月13日晚,黄某得知李某在一朋友家中,便伙同宁某责问李某:“徐某向其借钱的事情怎么说?”

  • 标签: 威胁手段 暴力 定罪 借款 他人 犯罪嫌疑人
  • 简介:错案追究制是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配套措施,由全国各法院自行设立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其目的在于克服司法不公、确保审判质量。然而,错案追究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理论上设计的错案追究制也不够完美;法律、事实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错案”的界定显得无所适从;错案追究制又不能与审判方式改革的许多内容和谐运作,因此笔者倾向于不赞同在中国搞错案追究制。

  • 标签: 错案 错案追究制 审判方式改革 人民法院 法律事实 案件事实
  • 简介:一、引言在通常的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之间往往存在谋议,然后共同实施,按计划行事。但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样的,有时候会存在这样的情形:在一方实施犯罪时,另一方暗中出手相助,成人之恶,默默做贡献而不为他人知。这种情形被称为片面的共同犯罪。它介于共同犯罪和同时犯之间:和共同犯罪不同,双方没有合意;与同时犯相异,

  • 标签: 片面共同正犯 支配性 否定论 共同犯罪 交互 现实生活
  • 简介: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这种制度有利于减少风险、鼓励投资,但是股东有限责任极易造成股东滥用公司法律人格和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因此各国都采取了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来弥补这种漏洞。本文重在讨论二者的关系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 标签: 股东 有限责任 法人人格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