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情绪信息和注意偏向的关系一直是情绪研究和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均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被试群体,忽视了正常群体的研究,对情绪信息也片面地划分为正性与负性刺激,没有考虑到情绪刺激的社会意义。从社会计量器理论出发,从影响注意偏向效应的人格特质——自尊出发,以情绪刺激的人际效力为出发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在人际拒绝/人际接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深入探明问题实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自尊 注意偏向 人际拒绝 人际接纳 情绪信息
  • 简介:认知理论认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症状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降低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对改善其症状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注意训练进行调整。由于创伤引起的心理问题在女性中出现的比例比较高,本研究采用创伤电影范式,考察创伤模拟情境中,女性大学生注意训练条件和注意控制条件下负性注意偏向的变化,并探讨注意训练的作用机制。与注意控制组相比,注意训练组的个体注意偏向分数和注意解除分数都显著下降,而两组被试在注意定向分数以及情绪自我报告分数两方面没有出现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支持注意训练是降低个体负性注意偏向的有效方式;训练增强了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解除能力,但不影响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快速定向;个体选择性注意的改变没有导致个体意识到的情绪的显著性变化。

  • 标签: 注意训练 创伤模拟 注意偏向 点探测任务
  • 简介:摘要:作为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以理解和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往、沟通,搞好教育、教学。我曾经试过在对待学生时由于自己的情绪的好坏而明显感觉到教学效果的差异。所以,我认为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很大影响。

  • 标签: 课堂 情绪 感染 引导
  • 简介:本研究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加工自动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女性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多于男性。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主效应显著,高弹性被试相对于低弹性被试总体上拥有较快的反应时。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注意偏向中情绪的自动化加工受到心理弹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弹性 情绪信息 注意偏向 性别效应
  • 简介:现行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绍的许多自然现象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密切相关,但由于地转偏向力成因涉及到力学知识,且在地理教材中介绍甚少,所以相关内容的学习一直成为一些地理教师教学的难点。文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素、产生过程和地理意义,对于广大师生正确认知这一教学难点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地转偏向力 影响因素 产生过程 地理意义
  • 简介:课例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其实践行动由行动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具有多元价值取向。但课例研究囿于行动研究的固有特点和教师的现实需要,存在着偏重实践、过于重视能力的价值偏向,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导致课例研究的价值缺失,使得课例研究成为一种价值失衡的跛足行动。针对课例研究存在的价值偏向与价值缺失问题,在课例研究中应该注意修正扭转其价值偏向与行动偏差,加强课例研究的实践理性,体现“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从学科和专业两方面去提升课例研究的价值,进而使课例研究的价值在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 标签: 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课例研究 价值偏向 价值缺失 价值提升
  • 简介:一、学校领导以聘任代管理。实行聘任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以聘任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而某些学校领导把聘任制当作灵丹妙药,以为聘任了就万事大吉。平时疏于管理,懒于行动,不深入群众做过细的工作,不了解教师工作状况和思想动态。不关心职工冷暖,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一旦教师工作中有什么差错,则以不聘相威胁。这样一来,聘任制不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帮了一些庸官、懒官的忙,滋养了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 标签: 教师聘任制 学校领导 教师工作 关心 思想动态 偏向
  • 简介:一、过分强调物质资源的均衡配置研究的重点多从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经费的有序均衡投入、如何完善教育设施、如何使教师有效合理流动等方面进行。这些研究对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个性的人,如果不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研究,如果不均衡精神资源的配置,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缓步而行。

  • 标签: 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配置 教育政策 物质资源 教育经费 教育设施
  • 简介:【摘 要】目的:检验大学生的信息超载和信息焦虑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探究注意偏向对信息超载和信息焦虑的是否具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信息超载、信息焦虑问卷从107名在校大学生中选取60名实验被试,其中有效被试56人(超载高分组28人,对照组28人)。采用2(信息超载高分组与对照组)×2(情绪图片类型:中-正、中-负)×2(探测点位置:与正/负性情绪图片同侧、与正/负性情绪图片异侧)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信息超载得分为自变量,信息焦虑分数为因变量,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得分作为调节变量。结果:大学生信息超载与信息焦虑具有相关关系(P<0.01,r=0.78),Bootstrap分析显示,负性注意偏向对于大学生信息超载和信息焦虑的调节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信息超载影响与信息焦虑水平呈正相关,负性注意偏向对于缓解大学生信息超载和信息焦虑现象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注意偏向 信息超载 信息焦虑 大学生
  • 简介:近三年,我提任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初带毕业班,我跟着老教师亦步亦趋地学,培养应试能力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其经验是:生字词反复默,一个不能错;要求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答案要按《教参》抄给学生背默,《教参》没有标准答案的,根本就不要触及,因为考不到;要求造句的要筛选一个既短小,又正确的句子一锤定音,这样可以减少错别字;基础训练中的练习形式,凡是可以出题考学生的,要编写同类题强化训练。至于文章分析与作文,正常抓抓就行了,反正各校水平彼此,你讲多了,还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只要前几条抓实了,那些项目上一分也丢不了。如此这般,头一年我教的班级居然考了个市区第一的“高水平”。这是在毕业统考指挥棒下产生的应试教学法。在统考的驱动下,校领导与老师的心态都变了形:垫了底,“我”在领导的眼里还有位置吗?这就导致毕业班教学出现了误区——集中应试,抓“死”不“活”。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 标签: 语文教学 毕业班 美育功能 基础训练 语言训练 审美情趣
  • 简介:摘要:伴随着新课标的持续推动和发展,学生变成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角色也越来也重视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变成教学的关键目标。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知法、懂法、遵纪守法,塑造成具有着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式的教学意识,将日常生活情景融进教学当中,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 标签: 日常生活情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 高效率课堂
  • 简介:55名被试者学习含有形容词的同字同义词、异字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词表(积极词和消极词均各半)后,对关键诱饵词、学过词和无关词进行再认测验。结果发现:汉语形容词学习中存在错误记忆现象;汉语形容词的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均存在消极偏向

  • 标签: 错误记忆 汉语形容词 消极偏向 同义关联 反义关联
  • 简介: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相貌负面图式女性对高、中、低吸引力面孔加工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和脑电结果发现:在位置和吸引力面孔判断中,相对于中等吸引力面孔,图式组对低吸引力面孔的反应速度更快,P1和N170幅值更大,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反应速度更慢,P1和N170幅值更小;而对照组在位置判断中的三类反应均无显著差异,在吸引力面孔判断中对高吸引力面孔存在偏好。结果表明,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低吸引力面孔存在认知偏向,为负面图式理论提供了脑机制证据。

  • 标签: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 面孔 P1 N170
  • 简介:总的说来,传统处世之道主要表现在古典女性气质的阴柔偏向上.历史地看,它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的女性世界的心理原型;在现实心理需求中,这一偏向则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控制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体现.而就其对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言,制度决定论者从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出发,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 标签: 传统处世之道 阴柔偏向 心理学分析 创造性转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深入,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带来了影响。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教师需要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人工智能形式,它可以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来生成新的内容,比如文字、图像和音频等。在教育领域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创建教学资源、自动评估学生作业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面。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 标签: 人工智能时代 职业院校 教师角色 发展机遇 现实偏向 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也逐渐显现。首先,人工智能教育的个性化教育趋势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数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其次,人工智能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应用,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标签: 人工智能时代 职业院校 教师角色 发展机遇 现实偏向 优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