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出土古车马实例可以充分说明训诂与考古两者互动关系:出土文物可以匡补古注训释、考证、校勘讹阙,有助于解决因名物形制不明所造成文献解读悬案,为判断作品制作年代提供佐证;新出土文物定名则离不开训诂,定名准确与否与考古工作者是否熟悉训诂学有极大关系。因此训诂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标签: 考古工作 出土文物 形制 古注 年代 考证
  • 简介: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大量涌现,这对古代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出土文献对古代汉语文字、词汇、音韵、语法、文化等通论部分以及文选部分教学作用入手,并给出了相应教学建议。

  • 标签: 古代汉语 出土文献 教学建议
  • 简介:甲骨卜辞时期,个体事物主要有“数+名”、“名+数”、“名,+数十名,”三种计数方式,“名,+数+名。”是“名+数+容器量词”、“名+数+集合量词”类推产物,拷贝型量词是个体量词最初形式。西周以后,拷贝型量词被一般名量词替代,量词观念开始建立。量词产生后,在不可数名词数量结构类推作用下数词后面添加量词成了一种规范。汉语“数+量+名”结构由不可数名词计数结构“数+量+名”类推而来,同时也是汉语内部自我调整产物。两种不同语序“数+量+名”和“名+数+量”基本语义相同,均可用于计数和描写,只是表意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但这种区别仅仅是倾向性。因此,“名+数+量”和“数+量+名”具有相同的话语功能。

  • 标签: “名 +数+名2” “数+量+名” 语序
  • 简介: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出土文献中,“是是”连用后一“是”字不是系词而是副词。文章对此辨析讨论。结论:“是是”连用后一“是”字可用作系词.但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说来.当它用于判断句中,应为系词;当它用于叙述句中,则是副词。

  • 标签: 连用 系词 副词 训释 判断句 出土文献
  • 简介:在山西方言“复杂用法中,晋中方言”“地”连用比较特别。从语法功能来看,“”连用分为“动宾++”和“动词++”两大类,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六类;“地”连用中,“地”是形容词性成分标记,“”是名词性成分标记,“”用在带”地”状态形容词后面,起使状态形容词名词化作用。名词化方式是“加和”。

  • 标签: 晋中方言 “的的” “地的” 连用
  • 简介:<正>1.所谓“O()V()N”指这种偏正短语:a.语言运用角度b.语言运用角度c.语言运用角度d.语言运用角度我们用“O”代表动词语“V”(“运用”)前V”受事成分(“语言”),“N”代表“V”后那个名词语(“角度”),括号里”表示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本文想要探讨是如何分析“O()V()N”内部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不同,该短语所属类型自然也就不同。例拿a来说,下面的切分表示这是一个带有多层定语偏正短语:a1语言运用角度而下面的切分则表示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充当定语偏正短语:a2语言运用角度

  • 标签: 偏正短语 语言运用 内部层次 层次关系 词语 多层定语
  • 简介:汉语“NV”难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却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NV”语篇性,误将一个语篇问题当成是一个句法问题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很早就发现“NV”语篇回指功能,可惜没有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挖掘下去。其实,“回指”是解决“NV”一切问题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NV”回指对象事件性中推知“NV”事件性,进而得出V事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很自然得到这样结论:“NV”中V是一个动词,但与普通动词不同:此时V是一个指代用法,指代是“V事件”。有了这一结论,“向心结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由此衍生出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标签: 回指 事件性 “向心结构”难题
  • 简介:人类许多活动已经消失了,飞鸿雪泥,这是历史最常见足迹。但有两类还遗存着、流传着,一类是文字造成作品,另一类是砖瓦造成作品。前一类作品有意指,会说话,故读起来较容易;后一类作品其历史内容随风飘散,只剩下一些空洞形式,不易读懂。但若回溯它诞生过程,这些空洞形式便变成了充满意味音符。沿着它声音,可以将人带入一个渐行渐远世界。那些沉淀在形式中历史也会慢慢地浮现出来。作家就是发现意义的人,他要从空形式中发现意义。这一意义发现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过程,他一方面借助于那些形式,另一方面得力于作者自己存在。他将渐行渐远历史风絮与我们眼前一幢幢古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座城市背景。这种背景是给一座城市制造无可比拟氛围东西。正是借助于作家劳作,那些空洞形式有了思想,变得丰腴、目光流盼,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也能在匆匆行进中偶尔与那目光对望。

  • 标签: 方方 《汉口的沧桑往事》 小说 文学评论 艺术表现形式
  • 简介: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或是恶。同是一种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现象也就有多种。

  • 标签: 心理活动 科学家 注意力 意志 古松 性格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它们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曾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等,纷纷易旗改制,拜倒在资本脚下。中国,这个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短短三十年中,也制造了许多财富英雄和“知本家”——大款,大老板,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不仅如此,由于对财富狂热崇拜和追求,国民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拜金主义思潮,或曰金钱崇拜。人们对老板顶礼膜拜,恭敬异常。人们对老板要求,是有求必应,一路绿灯。

  • 标签: 《向阳坡》 中篇小说 人的尊严 较量 价值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一个人精神启蒙往往是从阅读开始,书籍凝聚了人类重要文明成果和思想资源,阅读便意味着我们与智者进行超越时空精神对话,与绵延千载的人文气脉相对接,通过阅读我们接受与传承了人类最基本文明语境,完成了文化心理基本积淀。阅读过程是我们心灵情感和精神素质涵养过程。阅读带给人们无限心灵自由和蕴籍情感交流,

  • 标签: 阅读 情感交流 写作 精神素质 人文 书籍
  • 简介:词义虚化及虚化类别王吉辉一词语虚化现象经常能遇见。对它,人们往往通过直观感觉来加以甄别、判断,因此如若要问这是不是虚化,用这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大体正确地指出来。但要对虚化作出理论上分析就并非那么容易。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先比较以下A、B...

  • 标签: 词义 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 词汇性 词汇意义 意义虚化
  • 简介:有的母亲是伟大,有的母亲是平凡。然而所有母亲共同特点就是爱子情深。本文中这位母亲之所以值得称道、令人感怀,是因为她不仅关爱自己孩子,更重要是她还把一腔母爱全部抛洒给了自己学生。

  • 标签: 妈妈 老师 共同特点 母亲 母爱
  • 简介:有人说,在所有的汉字中,以“”字使用率最高,也最容易出错“”与“地”、“得”不注意区分,则是更常见毛病.鉴于“”、“地”、“得”分别问题,在各种报刊上用法不够统一,给社会交际、信息传播和学校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加以再议论

  • 标签: 用法 社会交际 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 汉字 语言文字学
  • 简介:文章认为,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不同词义,可称之为“词功能义”。词功能义包含在词“语法组合”全部过程中,体现在诸多层面上:一是词词性层面,即词性变化(或兼类)对词义影响;二是词句法功能层面,即词充当句法成分改变对词义影响;三是词组合搭配层面,即词搭配关系对词义影响。

  • 标签: 语义 语法 词的功能义 层次分析
  • 简介:1938年,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她做了一场精彩演讲。

  • 标签: 女性 口才 演讲 赛珍珠
  • 简介:香菱在林黛玉面前汇报自己读书体会,说:"我只爱陆放翁‘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真切有趣。"然而,黛玉并不随声附和,也没有世故地表扬香菱爱学习,而是毫不留情地批评香菱读诗品味:"断不可看这样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随后向香菱介绍了很多大诗人,如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等,建议香菱看这些人诗。

  • 标签: 世界 眼界 读书体会 林黛玉 香菱 读诗
  • 简介:象征,就是运用某一特定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概念、思想以及感情一种手法。象征通常由两个要素构成:象征体、象征义。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并没有固定必然对应关系,这两者沟通和联系前提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共有的文化积淀与心理感受。如人们常用刚毅挺拔青松、正直伟岸毛竹、抗寒怒放红梅暗示坚贞不屈的人性格、品行。青松、毛竹、红梅这些是象征体,而坚贞不屈则是象征义。

  • 标签: 象征义 象征手法 文化积淀 作者 特定 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