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论是在史志目录典籍中,还是在现存古代目录学著作中,《旧唐书·经籍》(以下简称《旧唐》)都是时代较早、价值较高的一部,但是《旧唐》历来却并不受目录学家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分类的角度讲,它基本承袭了《隋唐‘经籍》(以下简称〈隋》)的四部分类法,没有大的变化;从著录图书的角度而言,它“完全’’依据毋更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 中国 历史典籍 《古今书录》 《新唐志》
  • 简介:是唐初编纂的我国现存的第二部综合目录.著录见存书3212部,而附著"梁有今亡"书竟达1545部.前人多以为"梁有"即指,而实际上不仅仅指,它还包括其它的目录.

  • 标签: 《隋志》《七录》 附注
  • 简介:《旧唐书·经籍》(以下简称《旧唐》)依据唐毋煲《古今书录?。“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以表艺文之盛”。四部类序著录卷数之和为“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与《古今书录》一卷不差。今本《旧唐》四部书总卷数亦作“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但是各部类之下所著录书种数、卷数大多与类序及小序不符,而且多属只少不多,这就说明在长期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旧唐》原著录书名有少量的脱漏,“集部”也不例外。

  • 标签: 卷数 古今 简称 原著 书名 著录
  • 简介:《旧唐书·经籍》为《古今书录》之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之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之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之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说,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古今书录》增补 辨误
  • 简介:国史”是唐代官修本朝史的统称,其概念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国史仅指纪传体国史;而广义的唐国史则包括纪传体国史和逐朝编纂的皇帝实录,如宰相“监修国史”的职衔,用的就是广义——这两种本朝史都是由史馆史官完成的。本文论述的对象是广义的唐国史

  • 标签: 《新唐书·艺文志》 唐朝 中国 历史古籍 著录原则
  • 简介:《续经籍籑诂》抄写清样稿的序码编定,用了整整五个工作日.终于结束,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这项在吴孟复先生生前的创议下.由我省六所高校二三十位老中青三代教师通力合作的文史工程,从一九八七年末酝酿,次年春启动至今.已历经十四个寒暑。其问之艰辛、曲折可想而知了。

  • 标签: 《续经籍籑诂》 中国 古籍研究 复审阶段 内审阶段
  • 简介: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境内,曾有一个古老的诸侯国存世。它兴于西周,亡于战国,历时近600年,这就是载于史册的西周封国之一———蔡国。其都城就在今上蔡县城关,至今遗迹尚存。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古蔡国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沉迹,但透过历史的迷雾,人们依然能够窥视其昔日的概貌。蔡国,姬姓,侯爵。有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下蔡(今安徽省凤台)、高蔡(今湖北省襄阳西南)和望蔡(今江西省上高县)。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西周。为了有效地统治新征服的地区,武王采纳周公旦的建议,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商都(今安阳),另封叔鲜于管、叔处于霍、叔度于蔡。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三人,史称“三监”,共同监视武庚。武王克殷后两年因病去世,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理政事,史称“周公辅政”。周公摄政引起“三监”的疑虑和不满,于是,“三监”联合武庚及东方一些诸侯国起兵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息叛乱,杀掉武庚和管叔鲜,“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①...

  • 标签: 国史考 蔡国史
  • 简介: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由于在各部类及每一书目下,广泛裒辑历代学者的评论,并做出自己的断语,从而使它除具有一般目录著作的功能外,还具有了史学史的意义。其具体做法是:“类序”辑录它书,展示史学的发展脉胳;书目下辑录众说,解题的同时起到史学史阐释效果;加以按语,表述自己的史学观点。

  • 标签: 史学史 史学观 书目 辑录 学者 著作
  • 简介:<正>七世纪初,天山以北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铁勒汗国,与高昌国的麹氏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丝绸之路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促,地域又远离中原,历史上留下的痕迹不多,始终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今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铁勒国史进行一些探索,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 标签: 铁勒国 东突厥汗国 薛延陀 部落 高昌国 西突厥汗国
  • 简介:五代十国由于历时较短,又处于中国古代唐、宋两大盛世之间,故对其研究并没能引起近代学者的足够重视。进入80年代后,大陆出版了关于五代史的第一部专著《五代史略》;90年代又出版了十国史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即任爽的《南唐史》,五代十国史研究开始出现突破。但总的来说,对五代十国史的研究仍属薄弱。2000年6月邹劲风博士《南唐国史》出版,当视作近年来关于南唐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的序言称作者'基本上网罗了目前可以见到的南唐史料,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予以贯穿',誉之为'当代青年史学工作者的佳作之一。'本文不拟对该书进行全面评述,只想围绕可能影响其学术价值的几点问题略作讨论,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五代史略 国史研究 南唐史 史学工作者 大陆出版 近代学者
  • 简介:从1993年起,笔者搜集和采摘了形成于汉晋、六朝时的26种史籍、碑文,编写成17000多字的《哀牢国——永昌郡史料辑录》,刊出于《保山师专学报》,后收入拙著。出版6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当时出于两个原因,对六朝以后的晚出史料都舍而未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辑录一份历代形成的较全面的哀牢史料,显得很有必要。因此,笔者在多年收录历代资料的基础上,着手全面搜集和爬梳。2000年7月,收到申旭先生惠寄宁超先生主编、1996年出版的《滇国、滇越国、哀牢国、掸国、八百媳妇国史料汇编》,内载哀牢国史料57种。

  • 标签: 《哀牢国史料续辑》 中国 云南 历史发展 历史考证
  • 简介:《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内容层次中,总叙中论述学术文化发展的部分与叙述各部类学术源流的小序构成了一篇学术文化史。总叙中论述历代图书整理的部分与反映历代各类图书聚散的小计构成了一篇图书目录学史。《经籍考》的解题融汇诸家精华且内容丰富,其中仅辨伪一项就可归纳为20种方法,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经籍考》著录书目共3938条,考虑到数书一录和一书重见的情况,可知共收录约4200余种书籍。统计书目在各部类的分布可知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集部、子部、史部、经部。经部以易类、春秋类、小学类为最多,史部以传记类、地理类为最多,子部以小说家类、医家类、儒家类为最多,集部以别集类、诗集类为最多,反映了宋代各部类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 标签: 《文献通考·经籍考》 马端临 目录学 辑录体 学术史
  • 简介:<正>国史馆的成立,几经提议,筹备了数十年;既已成立,不几年就因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而随之迁往台湾。一胡汉民首倡难遂其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当百废待兴时,胡汉民、黄兴等于1912年3月呈请设立国史院。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示“深表赞同”,交付临时参议院议决,并谓“俟遴得要人,即行委任”。同年12月19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明令颁布了《国史馆官制》,并于当日施行。《官制》规定:“国史

  • 标签: 国史馆 国民政府 筹委会 机关档案 胡汉民 国民党政权
  • 简介:福清雅称玉融,简称融,为福州市辖的滨海著名侨乡县级市。她背靠连绵群山峻岭,面对浩渺蓝色通道。福清人远涉重洋,旅居海外谋生的历史悠久。最早侨居海外而又有文字可证的是13世纪末、700年前宋元之交,福清海口里美村民俞定则因经商流寓交趾(今越南北部)。

  • 标签: 清人 史略 出国 13世纪 县级市 福州市
  • 简介:《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的倡导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同地方政协文史资料部门密切协作,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终告完成。我今天参加这个会很有感触。从3亿字中选出这么丰富的肉容来,量有多大呢?《四库

  • 标签: 史珍贵 民国史 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