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臣为奴隶,而古文字及古文献中所见之小臣有社会地位甚高者,何以竟称为“小”?兹试作解释,就正于方家。一奴隶最初来源为俘虏。在尚无社会分层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方成年男子多被杀……

  • 标签: “小臣” 称谓由来 身份 中国 历史发展
  • 简介:2016年12月14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埃及考古系列学术讲座”在考古研究所举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埃及考古学家托马斯·施耐德教授做了题为“古代埃及社会与身份认同”的学术讲座。此为他本次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四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讲座。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埃及 身份认同 考古学家 学术讲座 哥伦比亚大学
  • 简介:从相关卜辞和本身内容来看,小臣墙刻辞可以补缺,本文对其进行了补释,对其中一些字、句阐述了新的认识;并探讨了小臣墙的身份,认为小臣墙是来自墙族的军事首领。

  • 标签: 小臣墙刻辞 小臣墙 小臣 危美 伯(?)
  • 简介:桂林市在实施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对保护文物古迹高度重视。1999年,明确提出,城市建设是大型环境保护工程。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大型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工程。同时,也是保护、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大型工程。要充分保护、开发、挖掘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拓展城市内涵,使之成国内外旅游者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 标签: 环境保护工程 旅游者 城市建设 桂林 大型城市 国内外
  • 简介:随仲嬭加鼎为春秋中期一件楚王所作媵器。此鼎体量高大、纹饰精致、铸造工艺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本文通过对此鼎的观察并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特点反映了其背后所代表的高等级贵族身份,同时,也反映出这一时期高等级贵族对于传统礼器的看法。

  • 标签: 随仲嬭加鼎 视觉效果 工艺 高等级贵族
  • 简介:“校、徒、操”见于《商君书·境内篇》,关涉商鞅爵制等级问题,学界对其身份争议较大。本文结合睡虎地秦墓竹简的相关材料,认为“校、徒、操”尽管在军中地位较低,但并非军中杂役、苦力或工程兵,而是由高到低排列的军中小吏,且并不在商鞅爵制等级范围之内。

  • 标签: 校、徒、操 《商君书·境内篇》 商鞅爵制 睡虎地秦墓竹简
  • 简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些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并在继承和保护中求发展,已成为各地传统建筑古典园林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传统建筑和古典园林的上述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传统建筑 古典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 界面 显示 长城
  • 简介:通过对《安阳韩琦家族墓地》一书及相关资料的考察得知,普安郡太君崔氏并非韩琦的继室,而是侍妾。除了崔氏,韩琦还有另外一位为其生子的侍妾贾氏,而尚未确定墓主身份的M5,其墓主可能是贾氏。

  • 标签: 韩琦 崔氏 贾氏 M5 墓主
  • 简介:2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报告会。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张柏、董保华、童明康,国家文物局老领导、老专家以及局机关全体党员职工、局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了报告会。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报告会 党风 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 简介: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埋藏坑出土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K2②:149,150),人像高(自足底至冠顶)180厘米,人像下的铜方座高80厘米,通高260.8厘米(见图1A)。对立人像的身份与手中握物,学术界已有种种探索,本文将作出新的考析。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遗址 定名 辨别 学术界 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