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性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9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省4所大学在校本科大学进行抽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回收的1090份问卷中,有92.47%的人接受过性健康教育,其主要接受途径有"与朋友交谈"、"电影电视"、"书刊"等;有78.53%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但不同性别在接受健康教育内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求知欲(93.05%)高于男生(91.87%);大部分学生对性生理知识有一定认识,52.93%的男性掌握性知识较好,42.07%的女性对性知识掌握较好,不同性别在掌握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艾滋病毒后何时能检测出的时间"知晓率为8.25%,性别分布在"安全套能否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是否知晓3条以上传播途径",分别为男65.22%、女51.69%;男51.80%、女5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性健康教育仍需加强,对于一些性病防治知识、艾滋病关键知识等应作重点介绍,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其教育内容也应有所区别。

  • 标签: 性健康教育 艾滋病 知晓率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校大学抽烟、饮酒危害的认知和行为进行调查。方法首先了解日常生活中大学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场所,深入到这些地方,与大学进行无意的交谈,了解其本人和同学的抽烟饮酒情况,以及对抽烟饮酒的危害认知情况,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抽烟饮酒的占据7%,偶尔占38%;来自城市的大学抽烟饮酒者要比来自乡村的大学多;年纪越高抽烟饮酒的人数越多。饮酒原因多为聚会应酬、炫耀谢恩等。结论在校大学抽烟饮酒的行为较多,同时对其中的危害认知明显不足,因此应该实行健康教育干预,让他们戒除烟酒。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抽烟饮酒 危害认知 行为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殖及月经知信行现状,为进一步明确女大学月经不调及痛经相关原因、加强在校大学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殖保健意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某高校女大学进行不记名生殖健康情况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被调查女大学平均初潮年龄为13.60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生在月经初潮年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潮年龄与成年后体重和身高有一定相关性。在2306名女大学中,有不同程度痛经的占1878人,占81.4%。女大学对生殖生理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避孕知识了解率为37.25%(859/2306)。结论女大学在月经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存在欠缺,加强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生殖健康教育意识、增加社会生殖健康教育服务水平,为提高女大学生殖生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势在必行。

  • 标签: 女大学生 初潮年龄 月经不调 痛经 生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的家庭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我校288名大学进行调查,通过3分法评估其家庭功能状态。结果:288名大学的平均分为了5.18,其中家庭功能重度障碍占28.47%(82/288)名,家庭功能中度障碍占39.24%(113/288),家庭功能良好占32.29%(93/288)。结论:在校大学的家庭功能现状令人担忧,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大学的心理关怀。

  • 标签: 大学生 家庭关怀度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中大学这一特殊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由于受到认知程度的影响,大学群体非婚受孕、人流现象屡现,给女青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损害。同时由于没有安全的防护措施,感染性疾病、妇科疾病甚至艾滋病。对此,本文就在校大学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进行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与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婚前性行为 避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今高校大学结核病发现方式及有效防治管理模式,评价大学人群中结核病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本地某所大学自2011年聚集性暴发结核病时的学生发病情况和之后连续3年对入校新生进行结核病普查以及在校学生线索调查后的发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2011年及之前新生入学未进行入学前的结核病筛查,学校聚集性暴发时间是11月份.疫情暴发后对全校师生全部进行了PPD筛查和症状筛查并对强阳性者进行了拍片、痰检发现了各类结核病例54例.2012-2014年对新生入学结核病体检并对在校其他学段学生进行症状线索调查,3年来共发现各类型肺结核患者26例,其中2012年发现病例14例,2013年发现病例8例,2014发现病例4例.统计学检验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现有显著性差异.2012和2013、2014年病例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入学新生普查和症状线索筛查能早期在学校人群中发现传染源并进行治疗管理,有效的减少了传染源防止了聚集性学生人群的传播,经过连续三年的工作,学校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发现和防治模式是值得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高校 肺结核 发现方式 防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结核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并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绝大多数病人能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并能以正常的状态回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 标签: 大学生 结核病 心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校大学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无私奉献的荣誉感,增强大学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方法收集本站2004年~2012年在校大学献血人数,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献血人数所占比例少,甚至在2011、2012年成锐减情况,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存在极大盲区。结论要建立有效宣传机制,具体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大大学无偿献血的力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大学生 统计分析
  • 简介:了解海口市在校大学正畸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现况。方法 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口市36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600份,有效问卷3408份,有效率94.44%,其中男女分别占45.66%、54.34%,男女比例5:6,正畸知识的总知晓率为39.08%。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知晓率高于乡镇和农村(=12.677,P=0.002);不同学校、专业、 家庭居住地、月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从电视/广播/网络获取知识途径之间,学生正畸知识知晓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为危险因素;专业、母亲文化程度、从电视/广播/网络途径知晓为保护因素。结论 海口市在校大学对口腔正畸知识知晓率低,正畸知识知晓率受地区、学校、不同专业、家庭月收入、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知晓途径等因素影响,需有加强大学口腔知识正畸宣传和教育,从而提高正畸知晓率进而提高正畸率,促进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正畸;知晓率;大学生
  • 简介:近年我国大学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大学自杀事件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大学自杀现状、原因、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大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为大学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女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代谢旺盛、学习任务繁重,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很活跃,营养要求很有特点。结合我校及本地区女大学的营养发育水平、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对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膳食结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营养疾病等方面较以前有所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的营养知识和饮食健康行为直接影响着以后作为医学工作者对这方面知识的传播情况,因此笔者对某医学院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 标签: 医学院校 饮食健康状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在校大学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无私奉献的荣誉感,增强大学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方法收集本站2004年~2012年在校大学献血人数,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献血人数所占比例少,甚至在2011、2012年成锐减情况,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存在极大盲区。结论要建立有效宣传机制,具体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大大学无偿献血的力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大学生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1980年到2010年间大学自杀现象及其相关研究现状。方法对过去30年间国内关于大学自杀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自杀研究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不统一等问题。在大学自杀问题上,男女大学的自杀意念比率高(分别为8.45%和10.8%),自杀计划比率高(分别为5.7%和6.08%)。与男大学相比,女大学表现出较高的自杀意念比例(Z=20.68,p<.0001),否定的自杀态度(Z=4.47,p<.0001),同情自杀者(Z=9,p<.0001),和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Z=1.16,p>.05)。也就是说,虽然女生都能客观的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消极面,但是在个人主观情感上还是认同自杀行为,是较高危的群体。结论本文提倡关注大学自杀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提高大学自杀研究的水平,开展控制严谨的实验研究,以剖析大学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求助特点,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性别 自杀 元分析
  • 简介: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整群普查的方法,选取2004-2006年入校新生为检查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血清进行HBV的5项标志物检测,结合肝功能的检查,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年17421例新生中,HBsAg阳性人数2469例,阳性率为14.17%,男生与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42%和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17%和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省内与省外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36%和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5种HBV感染模式: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占12.76%;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占15.03%;HBsAg和HBeAg阳性占2.39%;HBsAg和HBcAb阳性占2.96%;单纯HBsAg阳性占66.87%。结论 新生中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V感染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针对不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乙型肝炎 HBV感染 大学生
  • 简介:背着行囊与梦想,又一届意气风发的大学新生即将进入象牙塔。开学报到之时,学生们稚嫩的脸上流露着“金榜题名“的兴奋。然而,大学活开始后,老师们总会察觉当代大学的精神世界中普遍存在蕾一种”迷茫”。这种状态或普遍,或普通,或是个案,或是另类,但却真实存在于当代的大学群体当中。金榜题名后的松懈与奢侈去年9月,河南省内乡县山区的汪洋以优异成绩迈入了郑州大学的大门。进入了这个河南省排名第一的”象牙塔“之后,繁华喧嚣的大都市和新颖别致的大学校园,让来自山村的汪洋充满好奇。

  • 标签: 大学生活 焦虑症 大学生群体 大学新生 郑州大学 河南省
  • 简介:摘要大学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身心状况不容乐观。如何使大学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因此,大学的亚健康状态,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 标签: 大学生 亚健康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03级文科学生611名新生,用'大学人格健康量表(UPI)'进行心理普查.结果当代大学由于社会、学校、自身、家庭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迷惑和无助常困扰着他们,使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高校必须谋求一系列妥善的方法去帮助这些迷失了心理走向的大学们.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 迷失
  • 简介: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大学有着一颗引领时尚、年轻的心,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大学又是经济能力相对薄弱的群体之一。这两方面的矛盾引发了大学消费心理的误区以及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本文对此一系列问题进行透析,力图找到行之有效的良策,以期引导大学走向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之路。

  • 标签: 大学生 消费心理